年的腳步近了!『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除日……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宵』,這首春節民謠道出了『日子』裡的傳統年俗。這些年,年俗悄然變化,但年味兒裡面的思念和祝願從未走遠。看看老輩人的習俗,來計日迎新春吧!
臘月二十三——送灶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各家『買糖瓜』、『祭灶』,捎帶著開始置辦年貨,春節拉開了序幕。
臘月二十四——掃捨去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就是為了更好地演繹除舊迎新,把舊一年的積穢全部除掉,迎接新的開始。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說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察人間善惡,定來年禍福。民眾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為來年祈福。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人們只能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纔能吃到肉。把肉上鍋燉,熟了以後,放在院子的缸裡,等待過大年時吃。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集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家家把買來的或家養的小雞宰殺,上鍋燉。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為過年這幾天做准備。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這兩天是發面蒸饅頭的日子,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做主食,除了蒸饅頭以外還要蒸花卷、豆包等面食。南北方口味各異,膠東的大餑餑、西北的?子、南方的年糕,可謂蒸蒸日上又一年。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