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訊(閆捍江 記者 王春穎 莊園)為構建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推進生態建設進程,近年來,大興安嶺加大營造林工作力度,制定了《營林生產項目檢查驗收管理辦法》,重新定義了營林生產『三級』檢查驗收管理制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並依據各林業局年度計劃完成情況、作業質量、專業化隊伍建設、規范化生產作業點建設、資金使用情況等實行生產計劃動態調控機制,有效地提昇了營林生產綜合管理水平,促進了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
據了解,2016年全區完成森林撫育356.3萬畝、人工造林8.7萬畝、補植補造46.1萬畝,森林撫育在國家林業局保持連續五年名列全國前三名的好成績,補植補造和人工造林順利通過了國家林業局年度核查。地區林木種苗站獲得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新林區、呼中區和十八站林業局分別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縣』和『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同時,還深入開展『保護森林資源十三五』行動,查處盜伐林木、毀林開墾、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等資源林政案件257起,收回林地2727畝。
為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大興安嶺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先後建立了森林、濕地和野生動物物種保護等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還組織開展『集中打擊破壞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十三五行動』、『嚴厲打擊破壞秋季候鳥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和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專項行動』、『清網行動』等系列專項行動。組織開展了大興安嶺地區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工作,確定調查地點6處,布設觀測區8個,觀測點8處。組織開展了秋季水鳥同步調查工作,確定調查地點4處,觀測點7個,參加人員12人,觀測到綠頭鴨、普通秋沙鴨、鳳頭??等水鳥。
生態建設離不開森林防火。大興安嶺逐級落實了領導責任、部門責任、崗位責任、地塊責任和包片負責,調動了火源管理、超前預防的積極性,切實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看、火有人防、責有人擔,切實把各項防范措施落到了實處。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還專門開發了森林防火『火險因子』數字化動態管理系統,將批准入山作業的人員、車輛、生產設備、生活用火以及自然氣象因素視為『火險因子』對其實行動態管理。通過以林場為單位填報當日的各種『火險因子』動態情況,以圖標和數據的形式植入森防地理信息系統,通過網絡上傳到地區防火指揮部,自動匯總形成『火險因子』動態管理數據。『火險因子』數字化動態管理系統的實施,推動了預防工作向動態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邁進。
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了萬無一失。2016年,大興安嶺全年未發生人為火,32起森林火災均在24小時內撲滅,林地過火率遠低於省控指標。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從嚴查處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案件,加強資源管護,提昇森林質量,嚴防森林火災,著力構築中國北方『綠色長城』,森林撫育質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三位,停伐後活立木總蓄積每年增加了1000多萬立方米,被確定為國家首批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