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發展新動能
省委黨校基礎部主任兼經濟學部副主任梁謇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兩個全面』的奮斗目標,繪就了未來發展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我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依托結構轉換與優化,培育生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體來講,應著力抓好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和區域結構的調整優化,『三位一體』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向昇級要動能。長期以來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偏低一直是困擾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雖然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譬如: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能源工業佔比過高的狀況有所改變,『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但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層次不高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對我省工業增長影響仍然較大,『油經濟』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同時,我省主要工業產品中,高端產品佔比偏低,『原字號』、『初字號』居多,處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深化我省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是要做好『三篇大文章』,構建以高端裝備制造業、資源精深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要著力改造昇級『老字號』,采用先進適用技術,以及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昇級裝備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我省傳統的優勢產業,提昇產業競爭力。要著力深度開發『原字號』,抓好『五頭五尾』,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精深加工比重,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著力培育壯大『新字號』,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擴大優質增量,打造多元化的、新的經濟增長領域。推動我省產業結構調整,一是要依靠創新驅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著力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其中重點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行業創新中心建設,同時積極提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水平。二是要依靠項目支橕,通過項目建設實現擴量提檔。要積極謀劃項目來源,科學規劃項目布局,認真推進項目實施,提昇項目投達產率。
二、深化所有制結構調整,向創新要動能。我省進入計劃經濟早,退出計劃經濟晚,非公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與全國平均水平和發達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缺少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大型非公企業或企業集團,非公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深化我省所有制結構調整,重點是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同時,做大做強民營企業。一是要解決市場准入受限問題。要推動競爭性行業和投資領域向民營企業、社會資本開放,消除隱形壁壘,堅決制止影響企業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二是要改善金融服務。針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可以通過推動『銀政企保』合作,投貸聯動和無形資產質押融資來加以解決。同時,鼓勵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三是要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推動家族式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建立配套協作機制。四是要促進民營企業擴容昇級。要推動民營企業個轉企、小昇規、規改股、股上市,扶持壯大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五是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真心實意為企業排懮解難,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三、深化區域結構調整,向協調要動能。由於歷史和現實諸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各地區之間在發展水平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同時,從整體區域經濟布局看,地區間尚未形成優勢互補,統籌協調的發展格局,存在著較大的優化空間。推進我省區域結構調整,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優化區域空間布局。要統籌考慮各市(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歷史文脈、城市功能、產業基礎,合理確定功能分區,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空間布局體系。二是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要創新實施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堅持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注重統籌推進城鄉發展。要推動縣(市)與墾區、林區、礦區融合發展,促進縣城擴容昇級提質,提昇對農村人口的吸納能力。要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增強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推進特色小鎮和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四是合理布局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打造鐵路網主骨架,優化公路網布局,加快哈爾濱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加強現代水利設施建設,加速建設電力外送通道,抓緊構建泛在普惠信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