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泰來:?力同心謀發展 砥礪前行譜新篇
2017-07-10 11:46: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鐵瑞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壯觀的『泰來大米』稻田畫。

  黑龍江日報7月10日訊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2017年,泰來縣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承載快速發展的重任,解放思想,真抓實乾,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泰湖濕地成為鳥類的天堂。

  守護綠水青山 建設生態家園

  在靜謐山林裡吸吮清新空氣,放眼綠色,感受青翠欲滴,是當下泰來人的一種休閑享受。然而,老一輩人對如今泰來的變化卻是感慨萬千。

  泰來縣江橋鎮愛倫村67歲的宋國峰老人提起當年家鄉周邊的景象別有一番滋味:『以前江橋鎮這邊有三分之一都是沙崗子,春風一起時黃沙彌漫,就算相熟的左右鄰居,對面都看不清誰是誰,而且起風時沙礫打得臉生疼,人在外邊根本站不住』。

  當年的漫天黃沙,曾是這裡最明顯的『景觀』。宋國峰回憶,他自18歲起便開始嘗試栽樹治沙,可那時各方面工作都跟不上,往往是植樹後春天綠一會兒,秋天剩根棍兒,真是一點招兒都沒有。就連好好的莊稼地剛種完,種子都能被風刮出來,最後慢慢變成一片黃沙土。

  據資料顯示,泰來縣年平均降雨量396毫米,屬相對偏少地區,且日照時間長、蒸發量大,靠近內蒙古科爾沁沙漠延伸地帶,是全國較大的沙地。六條沙帶分布於境內,總長276公裡,全縣有80%的人口都生活在沙帶上。每到春季,風起沙揚,流沙埋沒村屯、阻塞道路、毀壞農田、侵吞草原現象經常發生,全縣每年因此而毀種的田地面積都在10萬畝以上。

  生態脆弱、資源匱乏,導致百姓生活困難。1978年泰來縣被納入三北工程建設范圍,1992年被列為全國防沙治沙重點縣,1994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2001年被確定為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植樹造林現場。

  為改變生態環境,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泰來縣人民與黃沙展開了艱苦而卓絕的斗爭。40多年來,通過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采取莊園治沙、生態屏障治沙、林水結合治沙造林等多種模式,全縣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2015年,泰來縣委縣政府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決定連續3年開展大造林活動,把植樹造林作為拔窮根的重大舉措,3年時間造林3萬畝,用生態建設解決貧困問題,讓貧困群眾從生態改善中得到更多實惠。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