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電子商務體系 培育經濟增長亮點
在推動縣域電商發展中,泰來縣從解決制約電商發展的關鍵問題出發,全力打造電子商務六大體系,穩步推動縣域電商向前發展。
打造電商產品有效供給體系,解決『貨』的問題。通過優化農產品供給側結構,保證優質產品有效供給,建設綠色、健康、安全、高效的電商產品有效供給體系。目前,全縣電商產品生產基地3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8萬畝、雜糧雜豆基地0.2萬畝。全縣相繼建設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3個,耕地面積達到95萬畝,注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發展綠標生產企業12戶,綠色食品42個,生態原產地產品1個。同時,對『泰來大米』等電商產品,推行統一質量標准,統一品控全體系。

趕集小站工作人員將村民出售的產品進行打包。
打造電商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解決『安全』問題。將物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實現精准化生產、可視化追溯、智能化管理,讓消費者能夠買到安全、放心、綠色、健康的產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營』思路,出臺扶持政策,引導縣內企業和農民合作社與哈爾濱國裕天晟集團合作,為12戶加工企業安裝了物聯網監測點,將種植、管理、收獲、倉儲、加工、檢測、物流等信息錄入數據庫,通過掃描產品溯源二維碼,消費者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產品從田間地頭種植到加工生產全過程的信息。

電子商務人員培訓現場。
打造電商公共服務體系,解決『服務』問題。泰來縣構建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為全縣電商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人員培訓、技術諮詢、推廣運營、倉儲配送等公共服務產品。建設2800平方米的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全縣群眾和電商企業提供網店申請、店鋪裝修、快遞發貨等全程服務。目前,已有龍湘食品、綠洲公司、雲橋米業等10家企業入駐。同時,以縣級服務中心為網絡,輻射全縣10個鄉鎮、83個行政村。規劃建設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網點——『趕集小站』110個,實現了業務、流程、裝修三統一。在塔子城鎮、大興鎮、寧姜鄉建立了農民創客基地,成立微商創客聯盟,鼓勵和支持青年農民、婦女利用手機微信創業增收。
打造電商全網營銷體系,解決『賣』的問題。按照『營地域、銷產品』的思路,突出歷史、人文、生態、資源、產業等方面的地域特色,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網營銷體系,培育4家傳統企業轉型為電商示范企業。通過為企業墊付保證金、技術服務費和品牌設計費等方式,引導傳統企業觸網轉型。以『縣域電商+主導產業+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開展『春插福稻秧,夏看稻田畫,秋收幸福米,冬賞稻草雕』的『福稻泰來』四季旅游活動,將電子商務與縣主導產業深度融合,與『四種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廣『泰來大米』公共品牌。

電商工作人員把即將發送的貨物裝箱。
打造電商物流配送體系,解決『送』的問題。以提昇物流覆蓋面,釋放農村電商發展潛力為目標,積極構建『城鄉互動、供需流通、低價優質、全面共融』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縣級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物流中轉倉,依托110個『趕集小站』,與郵政合作,整合全縣快遞資源,規劃出2條主乾郵路、15條支線郵路,配備了15輛郵車,讓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渠道更加暢通。
打造電商品牌管理體系,解決『名』的問題。深入挖掘地方人文歷史,以地方優勢產品為主導,加強品牌的規劃、建設、管理和保護,強化品牌的屬地化培育,提昇地域品牌的影響力。以公共品牌為母品牌,下設特產、文史、平臺、地名四類子品牌;為提高泰來大米、雜糧品牌影響力,強化品牌設計,用互聯網思維提昇設計品位,昇級產品包裝,引進了國內知名設計團隊,將泰來特有『四種文化』元素融入產品包裝設計當中;加強品牌推廣,在現有天貓、京東等平臺銷售的基礎上,與網易、鐵途易購等平臺合作;拓寬營銷渠道,在哈西、齊南高鐵站、哈大和嫩泰高速公路等重要節點,打出『泰來大米、天地糧心』廣告,進一步擴大『泰來大米』的對外影響力。
泰來縣堅持將電子商務作為振興發展的新動力,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縣域電商呈現快速發展良好勢頭。據統計,到2016年末,泰來縣網店已發展到300餘家,微店3000餘家,電商交易額突破92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0%、50%和47%;全年快遞包裹收發量115萬件,其中發件量80萬件、收件量3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67%、186%和133%,縣域電商發展指數居齊齊哈爾市第一;在京東商城年交易額位居全省各縣第一,被京東集團授予『東北大區域標杆縣』和『農村電商推廣示范縣』稱號。
泰來縣位於我省西南部,地處黑、吉、蒙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稱。面積3996平方公裡,人口32萬,轄8鎮2鄉、83個行政村、 532個自然屯。這裡交通便利,平齊鐵路、齊泰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這裡物產豐饒,美麗的嫩江從泰來腹地流過,盛產鯉、草、鰱、『三花五羅』等地產名魚,泰 來大米、綠豆、『四粒紅』花生遠近馳名,享有『魚米之鄉、綠豆之鄉、花生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