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泰來:?力同心謀發展 砥礪前行譜新篇
2017-07-10 11:46: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鐵瑞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造林綠化讓大地郁郁蔥蔥。

  為推進大造林活動順利進行,全縣制定出臺《泰來縣八年治沙規劃》和《泰來縣『十二五』科爾沁沙地治理五年規劃》,對生態建設尤其是造林綠化工作進行了詳細規劃和任務分解。集縣、鄉、村、個人、企業、項目合力籌措資金,解決造林資金難的問題。縣政府采取『以獎代補、先造後補』的方式,對造林達到標准的,每畝給予100元的資金補助;對考核前3名的鄉鎮,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20萬元。在廢棄地、荒地、閑田隙地等方面深度挖潛,解決造林地塊難找的問題。在造林過程中,技術人員包村、包片、包點跟進指導,嚴把規劃設計、苗木質量、施工驗收的『三關』。為避免『年年植樹不見林』、『這邊造、那邊毀』的現象,全縣聘用935名生態護林員,深入一線村屯盡心盡責地保護好森林。

  一系列措施,極大地激發了各鄉鎮『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調動了廣大群眾的造林積極性。全縣10個鄉鎮黨政一把手成為造林綠化第一責任人,83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成為了當地的植樹帶頭人。3年來,全縣累計投入造林資金700萬元,3萬畝造林任務順利完成。

  經過上下齊心努力,全縣林地面積現已達到76.8萬畝。江橋鎮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3.2%,泰來——塔子城沿線多年的『光?路』現在綠樹成行,大興鎮在近乎沙漠的地帶把樹栽活,更是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曾經的『泰來縣大沙包,風一刮地就撂,春種三遍地,難得半成苗』的諺語,已逐漸成為塵封的記憶。

  金秋水稻喜獲豐收。

  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泰來縣生態經濟正在逐漸發展壯大。泰湖濕地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吸引了省內外越來越多的游客;三峽、華潤、廣源等一批新能源企業落戶泰來,投資建設風電、光電項目,為打造綠色能源生態縣注入了源源動力;湯池鎮百大街村在400餘畝林地下種植的黑木耳,年產量可達4.5萬斤。他們還在林地內放養2000餘只鵝,效益十分可觀。江橋鎮將200畝樟子松嫁接紅松,按每畝保存紅松40株、每株結松塔20個,每個松塔5元初步估算,僅紅松塔畝均收益400元;東方紅林場建立佔地面積580畝的林果產業經濟示范區,分為林果生態觀光采摘園、沙棘采摘園、樟子松嫁接紅松苗木栽植實驗區、長柄扁桃引種實驗區、大果榛子栽植示范園、綠化造林苗木繁育區,在全縣范圍內發揮生態經濟林示范作用。林子長起來了,生態環境好了,百姓的腰包也慢慢鼓起來了。

  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

  經過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困擾幾代人的黃沙土如今已被一道道綠色屏障所遏制,良好的林業生態優勢逐漸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優勢。在勤勞的泰來人民努力下,綠水青山正在成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塞北江南、花園之城』的泰來,將變得更加富饒美麗多彩。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