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雪鄉,一個美如童話的地方。紅燈籠,雪蘑菇,小火炕,農家菜。去冬,經過重新規劃改造的冰雪小鎮再創歷史新高,自2016年11月初開園截至2017年2月25日,雪鄉已接待游客66.8萬人次,同比增長20%。自助游客達8.2萬人次,同比增長12.6%,實現旅游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21%。落雪成金,經營家庭旅館的林業職工賺得盆滿缽滿,喜笑顏開:每次下雪,都是老天在大把撒錢!

黑河紅河谷國際滑雪場每到冬季迎來旅游高峰。邱成 攝
雪是資源,冷也是吸引力。數九寒天去北極漠河找北,在零下40℃的低溫下體驗『潑水成冰』的快感,讓許多南方客大呼過癮。
據統計,2017年春節冰雪黃金周,全省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009.49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20.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02%和12.11%。又一個流金淌銀的冬天,這是冰雪產業為龍江經濟發展呈上的一份完美答卷。
(五)資源好,更要經營好。政府主導,打品牌,促昇級,延伸產業鏈,冰雪華章演繹美妙『多重奏』
人無遠慮,必有近懮。
沈醉在冰雪生金的喜悅中,我們卻不得不思考:冰雪產業發展會不會走其他產業的老路,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導致市場無序競爭?如何避免低水平的開發、粗放的經營帶來的資源浪費與新的破壞?在國內其他省份看好冰雪『錢景』,紛紛跟進爭搶這塊誘人蛋糕的形勢下,如何應對纔能繼續雄踞於『冰雪之冠』?
『好資源,一定要經營好,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否則就是暴殄天物!』
用新發展理念統籌龍江冰雪產業發展,《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我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於2016年12月30日出臺,從品牌打造、產品體系、資源合作、營銷策略對冰雪產業進行全新包裝和昇級,推動全省冰雪經濟蓬勃繁榮。提出依托黑龍江省冰雪旅游資源分布與產業布局,今後將重點建設『一區四帶』(『一區』即打造哈爾濱都市時尚冰雪旅游區,『四帶』即打造哈爾濱—亞布力—雪鄉—鏡泊湖滑雪旅游度假帶,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五大連池冷、熱礦泉冰雪旅游帶,哈爾濱—伊春—遜克森林冰雪旅游帶,哈爾濱—漠河極寒冰雪旅游帶。),把黑龍江打造成為中國冰雪旅游首選目的地、冰雪人纔培養高地、冰雪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和冰雪經濟強省,鞏固黑龍江省在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的龍頭地位。
按照《實施意見》,今後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目標是: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協調、相關產業融合的冰雪產業體系,變獨特的冰雪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到2022年,力爭全省冰雪旅游人數突破1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1200億元。
促進冰雪旅游產品提昇,實施精品線路培育工程。亞布力景區從去年開始立足避暑養生休閑度假,深度開發生態旅游產品。新建國內唯一具備舉辦國際賽事資質的山地自行車公園,國內規模最大的雪山水世界,國內緯度最高的熊貓館,省內獨家的山地游樂園,東北規模最大富含硒元素的森林溫泉……成為滑雪賞雪、避暑養生、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運動體驗、文化科普綜合旅游勝地,形成了四季旅游新格局。
整合省內冰雪景區資源,加強規劃設計,攥指成拳。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雪鄉國家森林公園組成了冬季精品旅游線路。柴河林業局衛星林場,從去冬開始力推『雪村』品牌,突出東北民俗原生態。旱煙袋,羊皮襖,雪地爬犁,越『土』越招人稀罕。此外,伊春庫爾濱霧?、紮龍濕地冰雪觀鶴、鏡泊湖冰瀑布、大慶雪地溫泉、冬季北極村探秘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區和線路組合,為廣大游客充分領略龍江冰雪魅力和民俗文化風情提供了多種選擇。
以開放、共享的姿態與鄰近省區合作,成立東北地區冰雪旅游聯動發展機構,打造兩小時冰雪旅游經濟圈。
促進體育活動與冰雪旅游融合發展,包括辦好專業冰雪體育賽事,豐富業餘冰雪體育賽事,廣泛開展群眾性冰雪活動,加大冰雪運動進校園力度。冬泳、冬捕、冬釣,滑冰、冰壺……全省精心打造的賞冰樂雪系列活動豐富多彩。2013年至今舉辦的漠河汽車拉力賽,已經成為國內一項重要冰雪賽事,影響力與日俱增。
促進文化活動與冰雪旅游融合發展,包括打造特色駐場演出,豐富地域文化產品,壯大時尚文化產業。冰雪大世界的冰秀,每晚都上演國外藝術團隊世界級的演出,冰雪節期間,哈爾濱大劇院好戲連臺,讓人們在賞冰玩雪的同時,感受到精彩的地域文化。紮龍雪地觀鶴、鳳凰山冬季雪谷穿越大探險、伊春露營大會、庫爾濱霧?節,都已在國內外叫響。
『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威虎山景區開展紅色旅游,重溫烽火硝煙,激發愛國之情,感受北國山川之雄奇壯美。
促進商貿活動與冰雪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黑龍江特色美食,加快旅游商品開發步伐。『雪博會』引來眾多客商,收獲滿滿。今年春節黃金周,冰城『老字號』馬迭爾冰棍著實火了一把,僅哈爾濱中央大街店就銷售了23萬支,連在一起有6公裡長。
冰雪旅游的迅猛發展,讓我省的冰雪裝備制造業借勢登高。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2016年我省14家冰雪裝備骨乾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億元左右,其中齊齊哈爾黑龍冰刀、哈爾濱鴻基索道等部分企業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冰雪產業,由冰雪旅游的『單兵突進』,正在昇級為全產業鏈的集群艦隊,實現了『多路進財』,為正處於爬坡過坎關鍵期的龍江經濟發展輸出強大動力。
白金版的冰雪樂章,正在黑土地上鏗鏘奏響。
為了深入宣傳黑龍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的獨特優勢,推動旅游消費快速增長,鞏固龍江冰雪旅游大省優勢,從幾年前開始,省政府就由主要領導帶隊赴外地『賣冰雪』,宣傳推介黑龍江冰雪旅游產品,從品牌打造、產品體系、資源合作、營銷策略等維度進行了全面創新,以市場和消費者為導向,對不同地區、不同消費人群進行精准化、精細化、多樣化的營銷推廣。近日,我省與廣東聯手推動兩省冰雪旅游合作,『寒來暑往、南來北往』,兩省實現資源互補共享。
從2016年起,我省將每年的12月20日設立為『全民冰雪活動日』。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重大論斷的實際行動和務實舉措,引導、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等冰雪活動中來,營造濃厚的冰雪旅游氛圍,進一步提昇我省冰雪旅游品牌關注度和知名度,對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豐富的冰雪資源和巨大市場消費潛力,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戰略投資者。6月30日,萬達集團投資運營的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哈爾濱萬達娛雪樂園開門納客。哈爾濱萬達城將以四季全天候冰雪娛樂、鮮明的哈爾濱歷史文化特色、高水平駐場演藝等內容,打造輻射東北亞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可以預見,這將是龍江冰雪旅游產業
的又一閃亮品牌。
(六)生態建設引發產業『蝶變效應』,『龍江綠』成為大賣點,市場風頭正勁
風光攝影師老耿,北京人,每年秋天都要來中國雪鄉住上半個月,不為別的,吸引他的就是這漫天飄舞的雪花和莽莽的大森林和清新的空氣。他說,這地兒,國內獨一份兒,美!
生態龍江,風景這邊獨好。依托獨有的資源優勢,各地紛紛立足特色優勢,爭打生態牌,作為展示區域形象、吸引外來游客和投資者的最佳名片。去年以來,中國·雙鴨山濕地攝影大賽、興凱湖春季觀鳥節、漠河石林風光攝影大賽、大美鳳凰山風光攝影大賽相繼舉行,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在國內外攝影師鏡頭中生動定格,為更多人所熟知並神往。
優質的生態資源,也直接促進了以旅游為核心的健康、養老、體育等服務性關聯產業的風生水起,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盛夏,全國多地熱浪滾滾,而黑龍江林區則清風習習,涼爽宜人。年逾八旬的『候鳥老人』王柏和來自河北省,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二年與老伴到伊春市的一家養老機構消夏避暑。林都的『天然森林大氧吧』讓他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裡』。閑暇時,他把周邊的綠水青山美景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裡,引來無數點贊。
『神州北極』漠河縣依托中國最北的地緣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力打造以養老養生、休閑旅居、旅游度假為一體的候鳥式養老服務產業,精心設計的6條短期旅養線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老人,『康養北極』品牌已初見成效,每到夏季大批的『避暑養老團』進駐時,出現『一鋪難求』的景象。
嚴寒,也是賣點。黑河處於高緯高寒地區,全年氣溫低於零下30℃的嚴寒天氣有20多天,使其成為國內外眾多汽車廠家寒帶試車的首選之地。目前,全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寒帶測試工作量的95%都集中在黑河完成,被譽為『汽車寒地測試之都』。
2016年夏季,來黑龍江旅居度假的外地老年人達124萬人。北上龍江覓清涼,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一種生活時尚。
今年以來,在哈爾濱、伊春等地,2017年『黑馬』系列賽事、F1摩托艇世界大獎賽、國際帆板大獎賽等一系列高水平的體育賽事相繼舉行,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人參與。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成為文體活動的大舞臺,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我省生態優勢和綠色轉型成就。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龍江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提供了堅實保障,極大增強了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省內各地因地制宜,以綠色引領,上項目,打品牌。依托豐富的農林牧漁上游資源和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加快產業鏈生成建設,綠色食品產業逆勢而起。到2016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400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 3,約佔全國1/5強;總產值2360億元,約佔全國1/6,成為全國最大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龍江綠色食品的品牌認知度和公信力不斷提高,培育打造了北大荒、寒地黑土等一批著名品牌,有15個綠色、有機食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有近200個綠色有機食品產品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達到100個。綠色食品省外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產品遍布全國、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首屆中國大米品牌大會上評選出的『中國十大好吃米飯』,有5個品牌來自黑龍江。大會還授予區域公用品牌下的16家大米企業『2016中國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核心企業』稱號,黑龍江省6家企業脫穎而出,數量佔獲獎企業總數的37.5%。
在今年第四屆中俄博覽會上,黑龍江省的農業及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受到廣泛關注,洽談合作者眾多。
8月18日,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在內蒙古包頭市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黑龍江的62家綠色有機食品骨乾生產企業亮相,同國內外客商達成產品銷售合作意向,頻頻收獲令人欣喜的經貿『大單』。
新綠滿眼春,風自龍江來。據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王蘊奇介紹,近年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加工已成為全省成長性最好的新興產業。2016年,全省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發展890家,億元企業超100家,分別比2011年增長67.6%和53.8%;完成加工量1510萬噸,完成加工產值1480億元,形成了綠色米、豆、菜、菌、乳、畜等14個產品系列,龍江米、龍江奶、龍江肉、龍江油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優質安全農產品代名詞。
借力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涵養的優良生態環境,龍江綠色產業風生水起,『中國綠色大廚房』四海飄香。
據統計,與2012年相比,我省2016年經濟總量增加1400多億元,但能源工業減少1600億元左右。這『一增一減』,意味著我省在非能源領域比四年前增加了3000多億元經濟總量。這增量,就來自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重點產業項目的發力見效、新動能的培育生成。其中,『兩座金山銀山』中的冰雪經濟、生態旅游、湖泊濕地經濟、林中經濟等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潛力陸續釋放,有力拉動了全省經濟轉型昇級。
山,還是那片山,水,還是那方水。然而,山水之間,正悄然發生著改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生動踐行,生態文明之花遍地綻放。
又一個金色的秋天正款款向我們走來,藍天白雲下,豐收的田野、絢麗的山色,讓人心曠神怡。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充分發掘冰雪資源優勢,加快綠色產業發展,實現強省惠民,龍江上下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壯美的時代畫卷徐徐鋪開,美麗中國故事,正在這片生機勃發的黑土地上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