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喬海泉 崔雲甫:冰城外科醫界雙子星的『醫路修行』
2017-09-27 09:1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靜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醫路修行

  不約而同地,崔雲甫和喬海泉都談到了一個理念:醫學是一場修行。

  崔雲甫說,醫生這個行業挺『修人』,修煉病人,也修煉醫生本人,每個人都有毛病,都有讓社會看不慣的地方,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現在社會上醫患矛盾很突出,『我覺得我們做醫生的首先要反思,如果我是病人,是不是也會煩躁,是不是也會猜疑,是不是也會有想打人的衝動?』

  在德國學習期間,崔雲甫曾在醫院看到這樣一段話,他覺得深受觸動,於是將其翻譯過來,掛在自己科室的牆上,隨時提示自己,以及自己所帶的團隊:

  『病人是什麼?

  病人無論是親自來、或是寫信、打電話來,始終是我們醫院的首要人物;

  病人不是單純的病例,而是滿懷期待和希望的人;

  病人是我們中的一員,對待他們應像對待我們自己患病時一樣;

  病人有權向我們提出合理的要求,而我們不應向他們提條件;

  病人必然得到我們的幫助,我們不允許與他們爭執,也不允許忽視他們的意願;

  病人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我們工作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喬海泉也是如此,他常在早會上跟自己帶的團隊說這樣的話:『顯微鏡下看不到每個人的情緒,你們能看到他們的病理變化,你們能看到他們的心理變化嗎?你們有真正摸過他的肚子嗎?你們有認真聆聽過他們的聲音嗎?多麼白的大褂啊!真的容不得我們半點兒玷污!』在談到醫患關系時,他反復強調的,就是將心比心,甚至說,『我建議每個醫生都當一回患者。』

  而在醫學的道路上走得愈遠,接觸的病患愈多,他們愈是對自己的職業充滿敬畏,愈是能夠認識到醫生能力的有限和醫學領域的無限。

  崔雲甫充滿遺憾地講了這樣一個病例,大前年的時候,他曾經為一個女子做了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雖然手術做得很完美,但因為那女子過度肥胖,最後還是出現了並發癥。崔雲甫說,有時候做完手術,常常會反思:『這個切得怎麼樣啊?如果不切會不會更好?』他說,這讓他深深地感到有時作為一名醫生的無力感,但也說明醫學的奧妙和復雜,值得自己窮盡一生的精力去探索。

  喬海泉也深有同感,他說,『醫學有風險,充滿了挑戰和無奈,這也改變了我們對人生的理解,讓我們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也意識到這是對我們自己的修行。』就像他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寫的:『作為病人群中的少數健康人,在醫療不完美中尋求卓越,在醫療不確定中力爭完美,是我們一生的目標。我們一直在路上,原以為看見了整個世界,實際上連自己都沒看清。』他很感慨地說:『對於醫學,我剛明白了一點點兒,就已經到了50歲的年齡。』

  喬海泉說,曾經有一個殯儀館館長,因為患有門靜脈高壓癥,而找到了他這裡,苦苦跟他說:『我這手術國內沒人敢做,但我真的還想多活兩年啊!』這讓喬海泉看到,在生與死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脆弱和卑微,而對於醫生來說,能夠拯救病人的,只有技術。『我感謝病人,讓我們長了技術!』但喬海泉也有些激動地說:『但是還有多少病人躺在病床上,我們無力拯救,作為醫生,情何以堪?』

  但是,無論是崔雲甫還是喬海泉,並沒有因此而對醫學的探索望而卻步,而是依然堅定和執著,就像喬海泉說的:『羅曼?羅蘭有一句話,叫做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作為醫生,也要認清醫學的無限,但依然熱愛醫學!』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