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做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爭當『排頭兵』
2017-10-09 07: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黃春英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三

  黑土糧倉,沃野千裡。

  然而,曾經『攥一把都出油,插根棍子能發芽』的黑土地,卻因資源開發利用過度出現了土層變薄、有機質減少、肥力下降等問題。西部受風沙侵襲地區更是面臨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脅。這讓黑土地保護和黑土耕地的永續利用提上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強化生態建設,推行綠色發展,從一村一屯的小流域治理到一江一河的大流域保護,全方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從2016年起,『封住青山、保住林帶、鎖住溝壑、護住村屯、堵住風沙』的千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啟動。

  如今,全省46.1%的國土面積被森林覆蓋。山巒起伏間,林海蒼茫、松濤陣陣,浩渺的大森林在祖國北疆構築了一條巨大的綠色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建設的紅利讓『藏糧於地』成為可能。

  黑土地保護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健全。2016年7月1日《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實施,將黑土耕地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和《2016年黑土地保護指導意見》,對黑土地保護進行了統籌規劃和部署。在20個縣(市、區)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昇補貼,為全省開展黑土地保護探索經驗。

  轉方式、調結構,在確保糧食產量不降低的同時,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和有效運行機制逐漸明晰。

  深松整地,是提高地力、保護耕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最直接的手段。近兩年,我省專門出臺深松整地補助政策。2016年底,全省農村共完成深松整地4000多萬畝。

  據普查,全省耕層深度已由2007年的17.1厘米加深到2016年的23.1厘米,土壤的蓄水保?能力明顯增強。

  數據證明,作物秸稈連續還田3年以上,土壤有機質可提昇0.023個百分點,這是黑土地保護的治本之策。2016年,我省在25個示范縣建立53個秸稈還田示范點,落實示范面積1.4萬畝。目前,全省秸稈還田面積已達5800多萬畝。

  不再讓生產帶來傷害——農業『三減』從另一方向踐行著黑土地的保護利用。

  據統計,目前全省農業『三減』示范面積已達3054萬畝,比上年增加1814萬畝。高標准綠色有機種植基地的建設、減肥增效新技術的應用、新型施藥機械的推廣,不僅改變了農民傳統落後的施肥觀念和行為,而且加速了黑土地的綠色生產。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