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做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爭當『排頭兵』
2017-10-09 07: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黃春英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十二

  廣袤的黑土地,不僅是中國的大糧倉,還要變成中國最美的地方。

  秋高氣爽,行走在廣袤的龍江大地上,映入眼簾的是金色的稻海,搖曳的紅高粱……一派豐收的美景;走進鑲嵌在黑土地上的一個個村莊,看到的是村民祥和的笑容、整潔漂亮的村容村貌……遠處的豐收景色與人們喜悅的面貌,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圖畫。

  萬千美麗鄉村正成為大美龍江的一道亮麗風景。

  獲得感,是美麗鄉村建設給廣大農民最實在的禮物。

  哈爾濱市通過推進『四清』、『六改』、『四化』和治理『五亂』,1200個自然屯面貌一新;牡丹江市投入環境整治資金6870萬元,建立環境管護機制的村達到680個;寶清縣創新村級環境衛生保潔管護長效機制,在145個行政村組建保潔隊伍,每村每年給予1萬元補助,實現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集中化、管理常態化。

  寧安市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鄉村游新產業,獨具特色的鄉村景致成為攝影愛好者的首選,每年都能迎來百萬游客,給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按照每年建成200個省級示范村的目標,近年來我省從規劃編制、資金整合、政策性貸款等領域入手,不斷加快各地示范村建設步伐。哈爾濱市投入56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6億多元,重點打造哈肇、哈同、哈牡、哈五、鐵通、哈雙等6條公路沿線美麗鄉村示范帶上100多個示范村。湯原縣爭取農業發展銀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政策性貸款1.95億元,重點用於30個示范村和10個精品示范村建設。

  村內道路、排水工程、農房改造、日常保潔、村屯綠化、鄉風文明……美麗鄉村建設點多面廣,既有大工程,又有軟文化,如何讓美麗鄉村留得住鄉愁,我省總結推廣了『能人帶動、產業拉動、社會資本推動、鄉村旅游牽動、老區政策促動、村級自主建設』等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打造了哈爾濱『六路百村』示范帶、齊齊哈爾『百村千屯』示范帶、牡丹江『三帶四區』精品示范帶、佳木斯『一心兩沿一環』示范帶,通過示范引帶,初步形成了『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推進格局。

  據統計,2016年全省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4萬戶,完成投資44.89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7處,解決了13.5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啟動了861村屯電網改造工程,投入資金20.45億元;綠化村屯1227個,硬化村內道路1200公裡。如今全省已有近7000個行政村建立了保潔隊伍,佔行政村總數的76.8%,村級保潔人員總數達到1.9萬人,成為扭轉農村環境『髒亂差』局面的主力軍。

首頁  上一頁  [8]  [9]  [10]  [11]  [12]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