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做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爭當『排頭兵』
2017-10-09 07: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黃春英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十一

  增加農民收入,建立持續增收機制,是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村改革的永恆目標。

  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促進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

  2016年,我省被農業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省。13個縣(市)和海林寧安休閑農業示范帶同步試點,探索融合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新模式。

  截至目前,13個試點縣(市)中開展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合作社達到604家,帶動入社農戶44045人;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4家,通過投資自建基地和與農民參股合作共建基地,形成了全產業鏈經營的發展格局;依托國投資金1億元,吸引社會投資26億元,投資興建農村三產融合項目97個;新上農產品加工項目103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9億元,新增農產品加工能力103萬噸;2016年融合經營主體帶動農民增收10.2億元。

  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撬動經營性收入增長。立足已經形成的1.3億畝土地規模經營條件,大力發展規模集約經營,通過提高單位資源產出率促農增收;大力發展專品種種植、訂單生產、綠色有機食品,通過提高供給側質量促農增收。2017年,全省圍繞加工需求的專用品種訂單面積1.35億畝;有46個縣建設『魚稻』、『鴨稻』、『蛙稻』和『蟹稻』基地110個、27.1萬畝,其中『鴨稻』畝效益近8000元,是普通水稻的16倍,『蟹稻』和『蛙稻』畝均效益也在6000元以上。

  圍繞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核心主題,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五常市、慶安縣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寧安市被列入有待完善規劃的30個單位之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面鋪開。

  2016年,五常市、慶安縣和寧安市的產業園內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9510元、18900元和27000元,比園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高30.6%、40.9%和70%。

  抓住省級農民創業園建設契機,將農民創業園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全力推動農民創新創業,打造拉動增收新引擎。目前,全省經農委推薦、被農業部認定列入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的園區有60個。上半年,全省農民創業人數達120萬人,實現農民創業純收入2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1%、35.3%;帶動農民就業266萬人,帶動貧困戶脫貧近4萬戶。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伴隨糧食生產的『十三連豐』,我省斬獲了農民人均純收入『十三連增』的驕人業績。2014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10453元,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此後一直保持高位增長。即便是在增收形勢異常嚴峻的2016年,也實現了逆勢增長的好成績——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同比增長6.6%,高於全國平均值,也高於全國經濟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首頁  上一頁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