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量大鏈短,種強銷弱——農產品『優質難優價』的隱痛,一直困擾著我們這個創造了一個個糧食生產奇跡的農業大省。如何實現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由『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是農業大省昇級為農業強省必須邁過的門檻。
以政府名義舉辦全省農產品營銷大賽並為農民親授16條營銷『妙招』;開展『我在黑龍江有畝田』網絡眾籌;在全國各地舉辦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社優質農產品展銷會;召開農民售糧大會,種地大戶登上主席臺面向全國的經銷商推介自己的產品……為了實現『賣得好』,農業大省的創舉一個又一個。
農村電商異軍突起,成為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的一道亮麗風景。上半年,全省農村電商主體達2.7萬家,交易額突破100億元。黑龍江大米網在線銷售農產品10040噸,總成交額5195萬元。省級農業電商平臺——生態龍江網入駐合作社和企業1785家。全省推出眾籌、私人定制等互聯網營銷項目353個,帶動眾籌收入30多億元。預計到年底,可實現收入60億元。
為實現『賣得好』,我省將原在秋後進行的農產品銷售工作提到產前,演繹出市場營銷『秋潮春鬧』的新變。今春先後主辦和承辦了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2017年貨大集、中國食用菌產業大會、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中國蔬菜產業大會等大型國際國內行業展銷會。
請進來辦展,走出去參展,我省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黑龍江優質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17場,簽訂合同和意向協議310多億元。
伴隨營銷『提速』,『龍』字號農產品美譽度和知名度迅速提昇,品牌影響力顯著擴大。權威第三方評估顯示,我省綠色食品的整體品牌衝擊力強,知名度、美譽度、推薦度在全國主要產地均位列第一。在首屆中國大米品牌大會上,我省有3個品牌上榜『全國十大大米區域性公共品牌』、5個品牌上榜『全國十大好吃大米』。
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端頭』——無數個『第一次』,記錄著龍江農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靠『賣得好』倒逼帶動『種得更好』,創造更多經濟活動,讓更多農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奮斗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