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1月23日訊 日前,中國婦女網刊發了《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大數據》顯示,我省上半年辦理離婚登記84026對,辦理結婚登記142622對;離婚結婚比是58.92%,居全國第二,也就是說,每結婚10對夫妻,就有5.89對夫妻離婚。同時,生活報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2017年截至11月初,全省辦理離婚登記153525對。為此,生活報記者走訪了黑龍江的婚姻研究學者、婚姻登記機構、婚介機構,了解到兩地分居、父母摻合等都是導致離婚的因素。
人口流動性大兩地分居致婚姻不穩
針對相關數據,黑龍江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孫志麗認為,人口流動性大是婚姻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孫志麗進一步解釋道,這些年由於經濟的發展,省內的人口流動性特別大,有農村向城市流動、城市間的流動、省內外的流動。人口流動使得夫妻之間聚少離多,難免會產生生疏感,造成婚姻的不穩定。
現居冰城的小張原本家在外地,幾年前他與妻子一起到哈爾濱打拼,現在已經是個小老板。據他介紹,他家鄉的兩個發小,也是很早就到省城和外地去打拼,現在卻都已經離婚了。他說:『在農村成家比較早,二十幾歲外出打工基本上都已經有孩子了,可在城市裡生活觀念和眼界就會不一樣,許多人都是在外打拼幾年,如果媳婦和孩子還沒接到城裡,那這個婚姻就很危險了。』
互不了解選擇輕率婚後矛盾多
此外,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是比較重要的,尤其是當雙方思想不夠成熟、選擇輕率時,婚姻也容易產生矛盾。
『當時就是一時衝動領了證,現在離了也挺好。』哈爾濱市85後小趙從結婚到離婚只用了6個月。生活報記者了解到,小趙喜歡打籃球,在一次籃球賽上,朋友把同樣喜歡籃球的姑娘小陳介紹給小趙。小陳看中了小趙,熱情追求後,兩人結婚了。婚後,兩人性格不合,並開始吵架,最後選擇離婚。
對此,共青團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理事長、醫學博士張大生教授認為,互相不夠了解就選擇結婚是婚姻變質的一個原因。現在的年輕人奔波著賺錢,沒有太多時間了解對方。同時,大多數獨生子女都習慣於家長幫忙選擇,而放棄了自我選擇。這些被動型的孩子只願等待,不願花太多時間去了解對方,婚後很容易產生矛盾。
婆媳不和不遷就小兩口說離就離
哈爾濱世紀佳緣婚介機構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他們接待辦理的諸多二婚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婆媳不和選擇離婚的。同時,生活報記者從哈爾濱市南崗區婚姻登記處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從多年辦理離婚的情況來看,婆媳不和是導致離婚的一個因素。現在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不像過去會遷就家裡的公婆,所以有的會選擇離婚。
『跟婆婆生活在一起,簡直不能忍受。』小吳是個85後的單親媽媽,離婚快1年了。小吳告訴生活報記者,她和原來的丈夫感情一直不錯。但自從婆婆從外地來幫忙照顧女兒,矛盾就來了。小吳上班每天有各種應酬,又喜歡聚會,有時回家很晚,就招來婆婆的不滿。婆婆還認為兒媳花錢大手大腳,兩人總發生矛盾。後來,小吳因此和丈夫離了婚。
經濟獨立選擇增多降低離婚成本
除了以上因素外,女性經濟獨立對於婚姻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哈爾濱市呼蘭區婚姻登記處主任郭寶琦表示,從他多年對離婚人口的觀察和研究,他發現,如今女性經濟地位提高,獨立意識增強,婚內AA制使得離婚更容易了。雙方沒有分割財產的羈絆,離婚成本降低。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曲文勇表示,隨著社會觀念的開放程度加深,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感受,與人交往的機會更多,自然想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伴侶。所以,離婚現象多,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社會現象。
專家:設冷靜期調解避免輕率離婚
怎麼避免離婚給社會、家庭、個人帶來的傷害呢?孫志麗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全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提高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慎重考慮婚姻。別讓離婚自由成了衝動離婚、輕率離婚的『借口』。
建議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調解先行,設置『離婚冷靜期』。這樣可以促使當事人平復衝動激動的情緒,從而先進行調解,盡量使最終的選擇能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