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4日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黑龍江省的突出特色和優勢,也是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近年來,黑龍江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喚醒』了沈睡的『綠色財富』,催動這個傳統老工業基地踏上新的振興之路。
綠色生態皚皚白雪變『白金』
『中國雪鄉』景區近日連續降雪,積雪厚度已達四五十厘米,拉開了今年冬季旅游的帷幕。
雪鄉是黑龍江省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所在地,『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當地人說,來自日本海的暖氣流和來自貝加爾湖的冷氣流在這裡相遇,撞出長達7個月的雪期和厚厚的積雪。
近年來,面對木材減產直至全面停伐的新形勢,大海林林業局積極調整戰略布局,以開發冰雪旅游為核心,加快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同步帶動種植業、養殖業、北藥業、森林食品業發展壯大。
在雪鄉的雪韻大街上,『雪鄉特色產品展銷中心』的牌子十分醒目。店裡出售幾十種森工產品,還有當地特色產品、旅游紀念品等。『這個店是林業局2014年開的。來雪鄉旅游的人越來越多,這裡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店長劉冉說。
東京城林業局職工侯恩倉是最早一批在雪鄉開特產店的,所售山貨均從附近林場收購。侯恩倉說,目前他與親戚在雪鄉已有3個店面,『我不賣假貨,做買賣實在。』
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大海林林業局去年直接從事旅游工作的達3858人,實現旅游產值超2億元,旅游業真正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
綠色轉型『靠山吃山』闖新路
位於小興安嶺南麓的伊春市曾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林采伐基地,被稱為『中國林都』。近年來,伊春市不斷加快轉型發展,走出了一條別樣的『靠山吃山』新路。
『以前林場效益不好。現在收入上去了,可以說累並快樂著。』伊春市上甘嶺區林場下崗職工侯勝磊說,以前伐木生產時自己一年收入1.6萬元,停伐後種植黑木耳,一年收入能達5萬元。
為了保護自然生態,2014年伊春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進入『綠色轉型』發展期,開闢出一條『無林可采,有林經營』的新路徑,『林畜』『林農』『林游』三大渠道為伊春發展注入新活力。
生態旅游迅速發展,農家樂、度假村滿地開花。伊春市烏馬河經營所現有12家農家餐館,建成了『美食一條街』,這些餐館的負責人和員工都是從前的林場職工。
『山裡人飯莊』老板徐俊彬介紹,『美食一條街』上的餐館『抱團』闖市場,共用一張菜單。餐館所用的大部分食材都取自當地森林豬飼養基地、蔬菜基地、木耳基地等,綠色安全讓食客享盡全街美食,又讓各店共同獲利。
如今,伊春人把心思用在『喚醒』生態資源、深挖生態潛力上。去年,伊春市實現旅游收入87.1億元,同比增長41.9%。
綠色食品『瞄准』國內外餐桌
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鎮大莫村是黑龍江對俄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年產各類蔬菜3萬噸,其中出口俄羅斯1萬噸,全村超半數農戶都是興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現在蔬菜都種精了,只有綠色有機纔能賣上好價錢。』興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永福說。
在寧安市,2013年成立的古塔田源家庭農場不僅生產、加工、銷售綠色水果和反季節蔬菜,還搞起了休閑觀光和采摘。『瓜菜都使用農家肥,有的積肥發酵3年纔可以用。現在農場兩種蔬菜已被認證為綠色無公害蔬菜,大棚內的蔬菜水果甚至可以直接食用。』古塔田源家庭農場經理高波說。
近年來,牡丹江市堅持基地、加工、市場三路並進,全力擴展綠色有機食品產業規模,加速推動農業向綠色化、全鏈條方向轉型昇級。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48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7.4%,帶動特色農業向綠色有機種養模式轉型。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數據顯示,這個省綠色食品實物總量、標准化生產水准、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等指標,已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產品遠銷國內各地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