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書寫新時代龍江答卷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之際
2018-05-23 07:4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九)

  2017年10月14日,美國探索頻道首播紀錄片《中國:習近平時代》,這是國際主流媒體首次播出全面、系統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節目。第一集就叫『人民情懷』,解讀了近年來中國給普通人帶來的命運變遷。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對民生工作極為關切,他要求,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托住這個底。他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突出重點,針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發力。千叮萬囑,念茲在茲,其如磐初心、人民情懷溢於言表,令人不敢或忘。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劃搶在群眾前頭,果實裝在群眾兜裡。兩年來,無論是推進脫貧攻堅戰,還是破解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環境等領域的老大難問題,省委省政府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帶著感情和責任去做民生工作,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去年黑龍江省財政民生支出達3996.1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86.1%。集中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體現了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真心誠意』,給群眾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真真切切』。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7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65元、增長7%,是近三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

  同江市八岔村赫哲族群眾深受習近平總書記走訪看望和十九大期間回信鼓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保護傳承赫哲文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1.6萬元增長到2017年2萬餘元,示范帶動了全鄉貧困村脫貧。『人數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的鄭重宣示,像《烏蘇裡船歌》一樣回蕩在赫哲族群眾的心中。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省在發展中擴大就業容量,合理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讓更多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創造就業機會,就業格局更趨合理,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努力讓各方面就業人口各得其所、安居樂業。

  如果用幾組柱狀圖來顯示我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城市低保、農村低保標准等數據,那麼無一例外的都是逐年提高的『上箭頭』。『上箭頭』讓普通群眾日子紅火有勢頭,也讓低收入者心裡踏實有盼頭。

  民生存在於每一件小事,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大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跑贏』GDP增速,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500多萬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幼兒園增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康龍江』行動助力龍江人的健康……面對一道道發展方程式、民生選擇題,我們求取社會最大公約數,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進展。

  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廁所革命』需要在思想認識、文化觀念、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等各方面進行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在東北農村過去都把如廁叫『出外頭』,而雞西市農村『廁所革命』把一體化水衝廁所搬進了『屋裡頭』,農村環境衛生、村民生活質量大為改觀。小小的廁所,改變的是農村千年的傳統生活。 『廁所革命』,昭示的是前所未有的時代變遷。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龍江振興發展的征程中,人民是關鍵詞,更是主題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緊緊抓住全省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心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乾。』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讓新時代黑龍江的發展更有溫度更有力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纔能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首頁  上一頁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牢記囑托 嶄新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周年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