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訊(記者 姜輝)剛進大門,一股濃郁的米香撲面而來,放眼望去,青翠的稻苗漫及天際,幾只白鴨探頭探腦地藏在田間,偶爾傳出呱呱的鴨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吃得飽而是要吃的好,五常市金福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集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民持股公司及休閑旅游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在2011年應運而生。該園區種植面積達20萬畝,其中以鴨稻米為代表的1.5萬畝水稻通過300餘項檢測,達到歐盟綠色有機標准。

綠油油的稻田裡,游人冒雨在觀光棧道游覽。東北網記者 姜輝 攝

項文秀介紹鴨稻米生長情況。東北網記者 姜輝 攝
『這是我們的鴨稻米種植示范園區,從種植、施肥、除草到收割、加工、銷售,全程綠色有機無污染,消費者掃下外包裝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追溯到種植生產全過程』。7月26日,在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稻田邊一個鴨捨前,黑龍江喬府大院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項文秀介紹說,園區裡的鴨稻米采用種養結合模式,根據多年的經驗,每畝稻田精准投放18只鴨子,增肥、增氧、增溫、除蟲、除草全靠鴨子。『鴨子可以吃掉稻苗葉子上的蟲卵和雜草,通過覓食游動,還能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和水的溫度,增加稻苗根系的吸收,我們親切的稱呼這18只鴨子「十八羅漢」,有它們在,免去了人工費用還能保證稻米綠色有機無污染』。

鴨子在稻田裡除草除蟲增氧增肥。東北網記者 姜輝 攝
『產業園成立以前,這裡的水稻種植都是散戶,很多人還采用農藥和化學肥料耕作,稻花香品種的優勢沒有體現出來,農民也賣不上價,白白浪費了五常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項文秀告訴記者,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參股農戶1700多戶,擁有水稻基地20萬畝,年加工稻谷能力30萬噸。園區內建有稻田觀景臺、觀光長廊和自行車環道,加上周邊農戶開的農家樂,已形成集基地建設、科技育種、有機種植、稻米加工、物流倉儲、網絡營銷、休閑旅游於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項目。

稻米生產加工車間。東北網記者 姜輝 攝
稻花香加工車間裡,成套的自動化設備將水稻加工成大米,車間無菌全封閉作業,幾乎看不到人影。物流車間內,智能機械臂將冒著熱氣的成袋大米整齊碼好,等待叉車運至恆溫倉庫保存。

叉車將冒著熱氣的大米整齊碼放在恆溫倉庫。東北網記者 姜輝 攝
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人員王丹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大米的鮮香和原汁原味,水稻收割後會統一恆溫保存,訂單來了後,纔會加工成大米,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現在金福喬府大院品牌大米熱銷全國80多個城市,尤其是綠色有機的鴨稻米,非常受歡迎。稻花香生產車間設有稻米加工參觀通道,可以讓游客體驗現代化稻米加工工藝的全部流程,園區基本形成了集「稻米文化、稻米種植、稻米加工、稻米觀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體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