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聚焦高質量發展 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智慧
2019-01-29 09:41: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韓健鵬

  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振興面臨的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四個方面短板,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四個短板』中,思想觀念短板是最具根源性的一塊短板,也是最難補的一塊短板。而思想觀念短板的根源在於改革中錯誤的思想觀念。正確改革觀有利於並積極推動著改革發展,錯誤改革觀則乾擾甚至阻礙著改革振興發展。要實現龍江振興發展必須勇於衝破那些錯誤改革觀的障礙。

  阻礙龍江改革振興發展的陳舊錯誤思想觀念,方方面面,新老糾結,錯綜復雜,呈現出頑固性、交織性、反復性、多元性、傳染性等特點,已經與一些領導乾部的價值觀、權力觀、政績觀,思維方式、工作方法、行動習慣、語言范式等糾纏到一起。其中最具根源性的、危害最大的,就是那些錯誤改革觀。一是逆改革觀。對舊體制的習慣性倒退。有些人主觀上並不反對改革,但多年來習慣於舊體制的那一套,揮之難去。二是反改革觀,對傳統體制的功利性固守。有些人是傳統體制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想方設法保住、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還有的人是傳統體制的一般得益者,總是留戀過去,形成了對改革的心理抵觸。三是假改革觀。只有改革的表面形式而無實質內容。此外,還有以改革的名義掠奪國家和人民財富的歪改革觀,在超前的名義下脫離實際搞過了頭的過度性改革觀,以及改良性改革觀、『旁觀式』改革觀、『投機式』改革觀等。這些錯誤改革觀雖為軟障礙,但是對改革的長過程來說,有時甚至比硬障礙更危險,它們影響著改革,乾擾著發展,阻礙著振興。不正確的改革觀導致發展觀、振興觀偏差甚至扭曲,不正確的發展觀、振興觀又導致權力觀、政績觀偏離乃至變形,政治觀、大局觀也會受到影響。要實現龍江的改革創新、振興發展,就必須破除林林種種、形形色色的錯誤改革觀,纔能以此撬動思想解放、解開行動束縛、紮實行動作為。而且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切實推進體制創新中,纔能堅決破除那些陳舊思想和錯誤觀念的障礙。

  一、深度推進『體制—結構性』改革。我們的改革一般分為兩個層面:『體制—結構性』改革和『政策—功能性』改革。到了改革的中後期,必須以『體制—結構性』改革為主,以『政策—功能性』改革為輔,這樣纔能真正深層次解決問題。東北地區包括我省的有些改革一直拖到現在還在攻堅、滯後於全國,就是態度不夠堅決,徘徊猶豫,不敢碰硬,『政策一功能性』改革一直替代甚至壓制著『體制一結構性』改革,滿足於在體制外徘徊取得的帕累托改進性成效。現在中央空前重視東北,在經濟下行巨大壓力下各地都在謀求轉型、調整和突破,機遇難得,大家都有突破和超越的機會。我省已沒有機會可以浪費和回頭,不要再滿足於『政策—功能性』改革的淺表性效應,只有結構性改革纔能帶來我們需要的真正的體制性改革。反之,只有深入的體制性改革,纔能解決長期積累、久拖待決的結構性問題。我省必須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空前契機,與國家宏大的整體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在黨政機構改革、行政改革、人纔改革、國企改革、教育改革、產業改革、環境優化、科技創新、社會活力釋放等方面,大膽解放思想,全方位開動腦筋,系統謀劃、大膽推進深層的『體制—結構性』改革,同時利用好中央和東北區域的政策紅利釋放,走出自己的創新發展振興之路。另外,中央對東北和我省明確提出了國家安全上的使命擔當。這是一個重要的改革定位。所以我省的改革發展振興要兼顧安全和發展。我省必須全面深化實施以『體制—結構性』改革為主、以『政策—功能性』改革為輔的改革,高度聚焦發展中的結構、質量與效益問題和改革過程中的利益與價值問題。

  二、切實擺脫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我省要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推進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必須從主觀心理和行為便利性上,在增長路徑、發展路徑、管理路徑上,切實擺脫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就是放棄對資源資本化、權力『市場化』、市場行政化相結合的路徑依賴,加快形成、切實推進經濟市場化、文化社會化、社會法治化、城鄉融合化相結合的新路徑。實際上,對改革的路徑依賴必然導致發展方式的依賴,於是容易形成經濟發展以及全局性的粗放慣性,這是導致東北和我省發展緩慢、轉型緩慢的深層動因。我們過去的改革長期做的更多是增量改革,必然走資源資本化之路。到了改革的中後期之後,這種思路必須盡快轉換,不然就會出大麻煩。『政策—功能性』改革不僅不能協同、反而可能壓抑阻礙『體制—結構性』改革,容易導致在資源轉化中的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體制疏松癥、發展肥胖癥、執政麻痺癥,導致權力扭曲並容易加劇危機事態的堆式爆發和鏈式傳衍,使利益獲取陷入混亂和瘋狂。應該在增量效應的掩護下,加快加大體制內的存量改革,按照新時代中央的安排和部署,讓資源、市場、企業、權力、政府回歸本位,在深入推進『體制—結構性』改革中加快擺脫路徑依賴,找准新的增長路徑、發展路徑、管理路徑。

  三、以營商環境寬松便利為突破點牽動改革。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明確指出了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並把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置於首位,這點明了東北振興發展的要害所在。改革創新是東北和我省的唯一出路,而突破點、撬動點就是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體制、政策、人的綜合集成和表征反映。體制則是制度、政策、文化、法治、服務等一系列要素的集合。同時我省所有問題難題的根源在人,說到底都還是人的問題,所以必須解放思想,促使人的革命性改變,通過人的深層改變帶來體制、環境改變和其他變化。我省的營商環境本身及其背後確實問題重重。當看到一個個小官巨貪們把手中的權力耍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們的營商環境、發展環境便可想而知了。優良營商環境簡單說就是寬松環境、辦事便利不求人。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纔能逐步實現。必須抓緊政治意識轉型和行政理念革新,必須切實樹立新發展理念,使營商環境寬松便利,逐漸做到服務公開化透明化、辦事少求人不求人,以寬松優化營商環境來牽動改革深入。讓優良營商環境成為新動能、新紅利,在『體制—結構性』改革中成為新變量、新引領,讓環境與體制、政策、人積極聯動、良性互動。

  (作者系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教授)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