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聚焦高質量發展 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智慧
2019-01-29 09:41: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梁謇

  我省是農業大省,擁有良好的農業資源稟賦,農業產業優勢較為突出,多項評價指標位居全國首位和前列。然而,從發展質量和效益看,仍然存在較大提昇空間,『大而不強』的問題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設農業強省的任務仍然艱巨繁重。當前推動我省農業轉型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於解決『供應鏈不優』『產業鏈較短』『價值鏈偏低』『生態鏈不穩』等問題。

  一、提昇供給質量和效率,解決『供應鏈不優』問題。雖然近年來我省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供給質量和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昇。突出表現為,種植業比重偏高,林業、畜牧業、漁業佔比偏低。糧食作物比重偏高,經濟作物佔比偏低。一般性的同質化的中低檔農產品佔比偏高,特色的優質的高檔農產品佔比偏低。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產品供應鏈。要調優農業行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積極擴大『兩牛一豬』的養殖規模,做大做強鵝產業,推動實現過腹增值以及農畜良性循環。同時,加快發展漁業和蠶蜂業,更好地適應消費結構昇級的需要,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要調優種植業結構,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繼續擴大鮮食玉米、瓜菜、食用菌、馬鈴薯、漢麻、中藥材等高值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同時適應畜牧業發展需要,穩步發展青貯玉米等飼料作物,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昇種植業比較利益;要調優品質結構,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選用優質種養品種,增加高端農產品供給。

  二、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解決『產業鏈較短』問題。近年來我省十分注重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農產品加工業獲得較大發展和提昇,但『加工瓶頸』仍然明顯存在,『產強加弱』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主要表現為,就地加工轉化不足,精深加工比重不高。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中有70%左右從事初加工。全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只有1:1,明顯低於全國2.2:1的平均水平。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滯後,嚴重擠壓了農業的增值空間和經濟效益。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拓展增值空間。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難以形成產業發展帶動效應。應通過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做強一批骨乾企業,發展一批示范企業,打造行業領軍力量,引領帶動農產品加工業擴能、提質、增效;要推動形成產業集群,積極引導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及其發展要素向主產區、優勢產區、產業園區集中,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發揮集聚效應;要優化提昇產業組織結構,鼓勵組建產業聯盟,加強同類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以及上下游產業市場主體之間的協作,整體提昇產業競爭力。同時,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優化資源配置,釋放市場空間。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糧食加工產業的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依靠科技創新帶動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產業提檔昇級。

  三、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解決『價值鏈偏低』問題。眾所周知,我省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獨特,農產品品質普遍較好,尤其是三大主糧作物,品質均位居全國之首。然而由於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相對薄弱,導致我省農產品大品牌、知名品牌較少。品牌效應有限,好產品沒有賣出好價格,優勢產區的優勢沒有凸顯出來,由此也影響了我省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提昇品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拓展品牌溢價空間,促進價值鏈躍昇。要進一步整合品牌,加強品牌發展的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積極推進區域公用品牌體系建設,注重打造整體品牌形象,形成品牌合力。同時引導、支持我省知名品牌,通過兼並、控股、貼牌生產等多種方式,整合小品牌,提昇知名品牌產品的產業集中度和市場佔有率;要加強品牌市場營銷,農產品加工企業應深入挖掘自身品牌特色,找准品牌定位,制定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綜合運用媒體、網絡、展會等傳播平臺,加強品牌的宣傳推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提昇品牌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政府應加強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引導和服務,積極搭建市場平臺,在主要媒體上宣傳推介我省綠色農產品的整體形象,為全省農產品品牌的塑造提供『信用背書』。要切實做好品牌維護,強化對農產品品牌的質量管控,建立品牌目錄制度,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品牌的『含金量』。嚴厲打擊各種侵權、假冒偽劣行為,維護品牌合法權益。

  四、加強農業生態建設,解決『生態鏈不穩』問題。我省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生態環境良好,加之地處高寒地帶,較少病蟲害,具備開發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得天獨厚的條件,綠色生態是我省農業的金字招牌。然而近些年來由於多種原因,農業生產引發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農業生態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生態鏈呈現不穩定的態勢。主要表現為:黑土層變薄,土壤有機質下降;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嚴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充分,面源污染壓力較大。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農業生態建設,走綠色發展之路,提昇農業生態效益。要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探索建立科學的輪作休耕制度,加大深松整地力度,完善黑土保護試點;要強化地下水管理與保護,采取工程換水、休耕停水、控灌節水等措施,對地下水超采進行綜合治理;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農業『三減』行動,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加強殘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廢棄菌康的回收利用,推動禽畜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要建立完善綠色農業補貼制度,通過構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激發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采取綠色生產方式的內生動力,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系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