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拜泉:貧困戶扶貧車間裡編織致富夢
2020-07-11 07:2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王克儉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整理村巾幗巧娘扶貧車間裡,農民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手工編織。

  編前話

  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黑龍江巾幗巧娘手工編織有限公司拜泉縣興國鄉整理村巾幗巧娘扶貧車間,了解產品生產和銷售等情況,與貧困戶交流。記者趕赴拜泉,對該企業開展編織培訓,積極搞好市場銷售,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就業等好做法進行深入采訪。

  黑龍江日報7月11日訊 今年51歲的拜泉縣興國鄉整理村3屯貧困戶焦永香,早早吃完飯就走出了家門,來到村巾幗巧娘扶貧車間編織手工藝品,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拜泉縣緊緊圍繞當地資源優勢,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治本之策。

  村裡來了『巧娘』貧困戶實現增收

  2019年通過哈洽會參展契機,利用當地玉米秸稈充足的優勢,拜泉縣引進了黑龍江巾幗巧娘手工編織有限公司,作為扶貧產業龍頭企業,組織農民利用空閑時間,進行手編工藝品和烙畫工藝品。今年62歲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黑龍江巾幗巧娘手工編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坤告訴記者:『去年9月公司進入拜泉後,在龍泉、興國等多個鄉鎮開展編織培訓,先後培訓農民學員720多人。經過20天到一個月的培訓,農民學到手藝回到自己家裡後,就可以開始手工編織,編好產品後公司進行回收。目前,僅在興國鄉整理村扶貧車間就有190多人。根據編織熟練程度,有的月收入最高達到3200元。』

  地處拜泉縣東南部的整理村,為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依托黑龍江巾幗巧娘手工編織有限公司,利用閑置舊村部,改造建設巾幗巧娘扶貧車間1處,設置工作車間1個、展銷室1個、培訓室1個,設立工作崗位40個,把能工巧匠聚集起來。

  整理村黨支部書記馮春良介紹,現在采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由黑龍江巾幗巧娘手工編織有限公司提供技術培訓,並包銷產品,由村兩委組織貧困戶到扶貧車間生產,以玉米秸稈為原材料,編織生產枕頭、坐墊、鞋、包等手工編織品,年可生產手編工藝品1萬件,帶動貧困人口65戶122人,人均可增收1萬元。

  推廣扶貧車間

  9月底前16個鄉鎮全覆蓋

  正在扶貧車間編織玉米葉手編枕頭的貧困戶焦永香,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細致編織,一個規整合格的手編枕頭已經大功告成,焦永香和工友們拍手互相加油。說起現在的生活,焦永香喜不自禁:『如今,土地入股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還養了笨雞、大鵝。丈夫在鄉內務工就業,我在兼職生態護林員同時,利用空閑時間到巾幗巧娘扶貧車間編制手工藝品,收入多了,日子越過越有勁了。』

  在扶貧車間手編工藝品展示室,記者看到一份回收產品價目表,玉米葉手編枕頭、手編坐墊、手編拖鞋、手編寵物窩、手編蒲團、手編床墊等11個產品,成品、半成品回收價格從30元到500元不等,寫的明明白白。扶貧車間經理關淑霞介紹,現在扶貧車間進行編織的農民收入少的一個月700多元,多的能達到2400元,大家來這裡的積極性非常高。

  興國鄉黨委書記路寶玲告訴記者,全鄉充分發揮『支部+黨員』領辦作用,依托整理村巾幗巧娘扶貧車間,采取『貧困戶+扶貧車間+企業』的發展模式,預計年銷售收入100萬元。

  目前,拜泉縣依托企業建設巾幗巧娘扶貧車間5個,9月底前再建設巾幗巧娘扶貧車間11個,實現16個鄉鎮全覆蓋,預計可吸納貧困勞動力1500人。通過發展手工編織,既可使玉米秸稈變廢為寶、得到充分利用,還解決玉米秸稈污染問題,不受時間、年齡、地域、場所限制,破解了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問題,逐步將玉米秸稈手工編織打造成為朝陽扶貧產業,讓更多的群眾靠勤勞雙手走上致富幸福路。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