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縣法院制定了《關於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工作運行機制及訴調對接流程管理規范》,探索推出了『四聯九建』新模式。『四聯』即實行訴訟服務中心聯鄉村、聯社區、聯行業、聯企業,使大調解鏈條聯接到行業、延伸到企業、觸及到鄉村和社區,做到工作制度、組織網絡、調解活動、信息資源『四聯結』。
同時,慶安縣法院整合司法資源,擴大『大調解』的內涵與外延,重點實施『九建』,即建立健全與人民調解委員會、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調解委員會、校園糾紛調解委員會、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勞動糾紛調解委員會、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婦女兒童權益糾紛調解委員會和仲裁機構的銜接機制。訴調對接鏈條聯接到9個行業、12個社區和14個鄉鎮。

2020年4月,慶安縣同樂鄉8戶農戶在某農資經銷處購買了5種水稻專用農藥,按照經銷處告知的用藥方法,先後三次對水稻施藥後,發現水稻出現了不紮根、葉片泛黃現象,農戶懷疑是購買的農藥出了問題。農戶與經銷處協商,經銷處同意對此事負責並出具了承諾書。然而,雙方就出現水稻損失如何賠償未達成協議。8月7日,8位農戶來到慶安縣法院致富法庭,要求立案處理此事。


法官對案件進行了認真分析,認為此案如果通過訴訟程序,案件受理費、律師費、鑒定費及其他訴訟費用巨大,且鑒定程序會經歷較長的時間,雙方將成為直接對立的矛盾體,不利於化解矛盾。法官決定把案件委派給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法庭全程跟蹤指導調解。

把案件委派給慶安縣同樂鄉人民調解委員會後,法官時刻關注調解進程,4次對同樂鄉農業主管領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人員、村委會主任、雙方當事人及律師提供法律諮詢及法律指導。

經過不懈努力,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和解協議,致富法庭當即確認了調解協議的效力。這起涉8戶農戶、100多?土地的糾紛案件塵埃落定。法院秉持著人民至上的司法理念,選擇最佳的處理糾紛方式,法官全程跟蹤參與,7天時間完成調解確認,為當事人節約各類費用2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