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朵小木耳的四季大『生長』
2020-12-02 14:29: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高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小木耳大產業。東寧市獨特的地貌特征是發展木耳產業的優良土壤,所轄6鎮均有木耳產業布局。東寧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王良武介紹,如今,東寧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主產基地,培育了國家級批發市場,打造了國家級產業品牌,完善融合一、二、三產業的黑木耳產業集群,『買全國、賣全國』發展態勢已經形成並穩步發展。

  一朵木耳的發展歷程

  寒冬已至,東寧市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菌包車間一片忙碌。『10月28日開始,每天能生產23萬袋木耳菌包,這是春耳菌包。』車間內,該公司生產經理孫海濤說,最近接了很多訂單,近2000戶農戶和公司簽訂生產菌包訂單,少的10萬袋左右,多的20萬袋。去年公司生產3200萬袋菌包,今年計劃生產6000萬袋。

  生產車間裡菌包生產一片繁忙,在東寧市雨潤綏陽黑木耳大市場,黑木耳購銷同樣火熱。經銷業戶李兆富從事木耳經營已有七八年的時間,『東寧黑木耳品質好,耐泡,福建、四川等地的客戶每年都來我這兒采購。』來自鄭州市的黑木耳客商梁啟這幾天又來東寧采購了。他說,『今年東寧木耳品質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在我們那兒賣得很好。』

  王良武說,2020年,預計東寧市黑木耳種植規模9.1億袋,產量4.1萬噸,產值23億元,拉動農民人均增收13200元。綏陽木耳大市場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年交易量10萬噸、交易額60多億元,交易量佔全國三分之二,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

  一朵黑木耳的扶貧大助力

  東寧市太平溝村的張侃令,2017年率先選種了黑木耳新品種——全筋耳(俗稱大筋菜),今年帶領16戶耳農掙了大錢。

  在東寧市,農民依靠木耳產業增收致富的故事說不完。東寧市著力培育黑木耳龍頭企業,全力打造集黑木耳全產業鏈扶貧,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加大對黑木耳菌包廠的投入力度,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了東寧市標准化菌包廠扶貧項目,此項目建成後可創收105萬元。為降低企業風險,將菌包廠租賃收取企業年利潤三分之一的租金,對整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因人因戶利潤分紅政策。完善該扶貧項目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建設扶貧車間,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優先僱傭貧困戶到菌包廠就業,並適度提高工資標准,每年可實現工資性收入1.5萬元。

  一朵黑木耳的循環經濟『經』

  不但東寧市的木耳走向全國,東寧市木耳種植技術也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在東寧市,很多農民都是技術員,到南方指導木耳種植年收入都在20萬元左右。

  東寧市黑木耳產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細化專業分工,擴張產業鏈條,建設80多家配套企業,形成了集育種、制菌、種植、儲運、營銷、加工、科研、機械、回收利用等為一體的上中下游配套產業鏈條,內部環環緊扣、節節相連,打造了融合一、二、三產業的黑木耳產業集群。2個億元項目落地,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36億元,專研專供二級菌種和三級菌包。黑龍江佰盛食用菌綜合生產項目總投資2.8億元,采取工廠化、集約化、組織化運營,每年可供應三級菌包8000萬袋,已被列為省級重點產業項目行列。

  眼下,省百大項目——東寧恆昌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正在建設中,廢棄菌袋處理是該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東寧市一朵黑木耳的循環經濟『經』越念越好。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