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記者 許諾 楊帆 王亮 呂博) 日前,『龍江高校思政行』全媒體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等十餘家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采訪團,走進綏化學院,集中宣傳展示該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新經驗。


『上了大學,在這裡學習,還能用專業所學,做一些有創造性的工作,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快樂。』2018級環境設計專業(聽障)學生鄧紫敏打著熟練的手語對記者『說』。這位來自廣州的女孩是綏化學院的大三學生,此時,她正在學院開設的寒地黑土葫蘆烙畫工作室,與同學們一起制作葫蘆烙畫作品。大學時光,她在這裡獲得知識和技能,也變得更加樂觀、自信,成為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綏化學院2007年開辦特殊教育專業,2013年開始招收聽障大學生,填補了黑龍江省殘疾人高等教育空白。目前,面向全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設計、電子商務等本科專業聽障生,在校生335人。綏化學院與省教育廳、省殘聯合作共建特殊教育學院,建有殘疾人高等教育基礎實驗室和醫教結合康復中心,是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和省特殊教育藝術人纔培養基地,特殊教育學院聽障生思想政治工作室獲批全省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示范點。

2019年11月,綏化學院探索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建設實習就業一體化的實踐基地,聯系企業共建聽障生工作室,共建聽障生實習就業基地,為聽障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實訓服務,為實現聽障大學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綏化學院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2020年開始全面推行聽障生『專業+特技+創業』工作室制人纔培養模式,創辦了寒地黑土葫蘆烙畫、不言閣手工皮革等14個聽障生創業工作室。學生在工作室學習糧食鑲嵌畫、剪紙、珠繡、手工皮包制作、烙畫和計算機設計,獲得了一技之長,一些學生通過網上銷售產品。

聾人大學生『專業+特技+創業』工作室制人纔培養模式,打破無聲與有聲世界的界限,改變了學生們的人生軌跡,在無聲的世界裡,老師們引領學生,與幸福撞了個滿懷。

綏化學院團委書記夏艷霞說,工作室創業模式讓聾生知道為什麼學,要學什麼,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全面提昇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在特技能力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德育教育,在工作室運行過程中實現聾健融合教育,提昇聽障生融入社會的能力。

2020年疫情期間,綏化成立了疫情防控黨員手語志願服務隊,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教師尚曉麗擔任服務隊隊長。志願服務隊制作了手語視頻短片『「新冠」無情,「指尖」有愛』,2016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聽障)專業學生李志浩,在手語服務隊負責視頻的後期制作,從大年初五起,完成了37期手語視頻的後期制作。視頻制作是個精細活,耗時耗力,李志浩雖然精通後期制作,但是聽障給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李志浩需要把手語視頻一幀一幀進行剪輯,按照手語老師的每一個動作精准對應上解釋字幕、同期配音、背景音樂,難度可想而知。『一直都是自己在被關愛,這次疫情讓自己有機會幫助別人,帶著感恩的心,再累也值得。』李志浩打著手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