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林楓:從實際出發 走群眾路線
2021-04-29 15:1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9日訊(記者 王亮) 林楓,1906年出生於黑龍江省望奎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逝世。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八屆中央委員,第二屆、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林楓故居紀念館位於綏化市望奎縣。講解員介紹,5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貫堅持從實際出發,走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他認為只有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纔是檢驗綱領行動的試金石。

  據資料顯示,早在進入東北之前,林楓在晉綏邊區召開的一次大會上曾明確指出『大家到東北去,要為人民好好服務,每個人都要變成一棵柳樹,與當地人民結合好。』到東北後,在1947年和1948年的東北行政會議上,他反復強調走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林楓對東北地區土地改革運動的進展狀況非常關心。當時負責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的林楓組織幾個調查組分赴各地搞調查。他親自帶隊兩次到安達縣,先後利用一個多月時間在昂昂溪、齊齊哈爾、北安、綏化、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調研。通過調查林楓了解了實際情況,制定了有關措施,土改中『左』的傾向很快得到糾正,保證了土改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土改結束後,林楓以高度求實的精神,深入到綏化、牡丹江、佳木斯等地農村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經了解發現,由於北滿地區擁有大片可墾荒地,而小農經濟是分散經營的,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貧僱農在分得土地耕畜後自發地組織起互助合作組織,這是新情況下的新事物。林楓認為互助合作是由一般互助走向集體農業的過渡形式,如果看不到或者不重視它的社會主義因素,就會犯右傾錯誤;如果忽視或否定它的私有基礎,過急地擴大公共積累,就會犯『左』傾錯誤。搞互助合作要由低級到高級。後來的農村合作進程驗證了林楓的遠見卓識。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