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六十三站 劉英俊公園

劉英俊公園即劉英俊烈士陵園,位於佳木斯市友誼路542號,始建於1967年,佔地3.42萬平方米。

劉英俊,1945年4月8日生於吉林省長春市郊區,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駐黑龍江佳木斯市的第二十三軍六十七師二OO團重炮連任戰士。入伍後,他處處以雷鋒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為連隊、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甘當無名英雄。

劉英俊擔任部隊駐地附近小學『校外輔導員』,經常給小朋友講革命傳統,還用節省的津貼費給學校購買圖書。
他樂於助人,甘於奉獻。在連隊,他是『業餘修理員』,主動修理損壞的連隊桌椅、門窗。在醫院住院,他是『勞動休養員』,幫助重病號打水、端飯,協助醫護人員掃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義務勤務員』,扶老攜幼,急人所難,好事做一路。
1966年3月15日,他所在炮連到佳木斯市郊外執行訓練任務過程中,一輛炮車的轅馬因為汽車喇叭聲而受驚,衝向人群,情況十分危急。擔任炮車馭手的劉英俊用肩膀猛抵驚馬,驚馬被迫拐上公路旁側小道。但這時炮車前面不遠處的6名兒童,被飛奔而來的驚馬嚇得不知所措,生命受到威脅。劉英俊不顧個人危險,用力將韁繩纏在胳膊上,向後猛力一拉,使驚馬前蹄騰空而起。接著,他雙腳踢向馬的後腿,使盡全身力氣踢倒驚馬。6名兒童安然脫險,他卻被壓在翻倒的車下,由於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年僅21歲。
劉英俊所救的六名兒童
劉英俊犧牲後,他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一等功1次。1966年7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向他學習的通知。1966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人民的好兒子》的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劉英俊,全國掀起了向劉英俊學習的熱潮,劉英俊也成了繼雷鋒、王傑、歐陽海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戰士。

1967年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在英雄犧牲地,修建劉英俊公園和劉英俊紀念館。佳木斯市民政局對劉英俊公園和紀念館進行了幾次規劃改造和建設,重新改建了劉英俊烈士墓和幕後屏壁並在園內中央修建5.45米高的劉英俊勇攔驚馬大型鑄銅雕塑一座。

毛澤東主席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劉英俊就是這樣的人,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和危機時刻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精神卻與世長存。2009年,劉英俊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追隨初心足跡
探尋發展脈搏
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