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裡,是百年中東鐵路的交匯點;
這裡,是中國工運接觸馬克思主義最早的地方;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建立第一個黨組織的城市;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通過中東鐵路的傳播,讓松花江畔的哈爾濱感受到了共產主義的氣息。無數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們,經由這裡前往十月革命聖地,由此形成了一條從中國東北通往蘇聯和共產國際的『紅色通道』。這條紅色之路拓寬了馬列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渠道,密切了共產國際與中共的聯系,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黨的奮斗歷史,謳歌黨的光輝偉績,東北網推出系列特別報道《北方往事:『紅色通道』尋訪記》,以此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北方往事:『紅色通道』尋訪記|俞秀松:『紅色之路』的探路者
東北網6月8日訊(記者 施曉東 陳顯春 王亮 許諾 霍梟涵 楊帆) 中東鐵路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中國革命的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有『紅色之路』之稱。

俞秀松,原名壽松,字柏青,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成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始人。
哈爾濱市道裡區中國三道街(今西三道街)4號『中華棧』——1921年4月,俞秀松作為『紅色之路』的探路者之一,曾在這裡短暫停留生活過。
日前,記者跟隨東北烈士紀念館研究員?佔軍來到了哈爾濱市道裡區西三道街,一起追尋俞秀松在哈爾濱的革命歲月。

馬克思主義思想、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通過中東鐵路,很早就傳播到哈爾濱。受十月革命影響的先進分子,共產國際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的中國知識分子,一般都通過中東鐵路,經由哈爾濱到莫斯科『取經』。這樣,就自然形成了一條通往蘇俄和共產國際的『紅色之路』。
?佔軍說,當時從國內到蘇俄的陸路交通線路南北端各有兩條,南端兩條,即從上海乘船到大連,再由大連乘火車到哈爾濱;另一條是從北京、天津,經沈陽、長春到達哈爾濱。北端兩條,即從哈爾濱向西北經滿洲裡,赴赤塔搭上西伯利亞鐵路,直通莫斯科;另一條是從哈爾濱向東南,從綏芬河出境,到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位於這條丁字路口交點上的哈爾濱,借助交通上的獨特優勢成為『紅色之路』上的樞紐和中轉站。
如今的西三道街人流熙熙攘攘,樓宇鱗次櫛比,?佔軍娓娓道來。1921年初,俞秀松在上海霞飛路漁陽裡6號『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工作一段時間後,組織委派他赴蘇俄執行兩項任務,一是參加少共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二是作為『上海外國語學社』第一批赴俄留學生代表,到莫斯科與蘇俄接洽關系。
俞秀松作為探路者,途徑哈爾濱並經中東鐵路順利抵達蘇俄。之後,一批批黨的早期革命者沿著這條『紅色之路』,到蘇聯學習,拓寬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渠道,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為古老的東方古國迎來了社會主義的曙光。
俞秀松赴蘇俄的路線是:上海—北京—奉天(沈陽)—長春—哈爾濱—滿洲裡—莫斯科。
1921年3月29日,俞秀松從上海出發,於次日晚上抵達北京。在北京處理一些事情後,從北京乘火車前往哈爾濱。4月4日,俞秀松到達哈爾濱後住在道裡中國三道街(現西三道街)4號的中華棧。俞秀松在哈爾濱停留四天,辦完出國手續後,經中東鐵路從滿洲裡出境赴蘇俄。在蘇俄學習結束後,俞秀松於1922年3月回國,途中再次在哈爾濱停留,然後去上海,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在哈爾濱逗留期間,俞秀松1921年4月6日從哈爾濱給父母親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除了向父母報平安外,也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此行的路線。
『我於三月廿九日從上海乘快車北上,卅日到北京,稍有些事,住了三天。四月二日夜八點半從北京乘京奉通車赴奉天,三日夜七點鍾在南滿站換乘日本人所管轄的南滿車赴長春,四日早七點四十分到長春,再換乘俄人所管轄的中東鐵路的車,上午八點四十分從長春開車,下午五點半到哈爾濱。我現在住在道裡中國三道街中華棧,擬住一二天後,即行再進。』
俞秀松此行後不到兩個月,受上海早期黨組織派遣,任弼時等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培訓的赴俄留學生們也分批、陸續踏上了赴俄的行程。從1921年11月到1924年11月,途經哈爾濱奔赴蘇俄的中國共產黨人就達34人,其中包括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張太雷、王盡美、鄧恩銘、高君宇、林育南、夏曦等。
百年前,中東鐵路建成,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火種隨著鐵路線的延伸,加速播撒到中國大地。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捨生忘死,一步步走出『紅色之路』。如今,這條『紅色之路』播種的革命火種永遠鐫刻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責任編輯:王剛 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