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訊(記者 張雋珊)21日,政協哈爾濱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召開,圍繞『鼓勵引導企業開展產品創新不斷增強哈市經濟發展整體活力』協商建言。在會議上,市政府通報關於哈市『鼓勵引導企業開展產品創新,不斷增強哈市經濟發展整體活力』的情況。

會議建議,應聚焦哈市產品創新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建立共性技術研發機構,瞄准智能化、高端化,推進產業數字化,大力培養優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纔,營造良好產品創新環境,不斷增強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良好生態,推動我市成為科技強市、制造強市和質量強市。
會議強調,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自覺把鼓勵引導企業產品創新作為履職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及時傳達方針政策,反映企業產品創新動態和願望要求。要鼓勵專家學者,特別是擁有一定技術專長和科研成果的委員,積極投身企業產品創新熱潮,把理論和技術優勢轉化為企業產品創新的現實生產力。要利用好政協陣地廣泛宣傳產品創新,積極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全社會更加關心支持產品創新工作。
據悉,『十三五』以來,哈市圍繞構建『4+4』現代產業新體系,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累計建設重點產業項目740個,竣工項目350個,東北亞國際博覽城等一批超百億級項目落地。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182戶,相當於2015年的2.7倍。『十三五』時期,哈市有150餘項首臺(套)創新產品獲得國家、省級獎勵,獎勵資金近3億元,產品數量和獎勵金額均佔全省50%以上。對企業引進人纔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僅今年上半年,共發放人纔資金4167.5萬元,涉及1208家次企業,共計5723人次。
同時,強化技術創新,推動轉型昇級。2020年,哈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6.0%。積極鼓勵支持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截至目前,哈市現有科研機構537家、兩院院士39名、科技研發人員4.6萬名,高新技術企業1182家,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131家,目前在孵企業4000多戶。哈電集團正在創建國家發電設備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近期將啟動申報工作。此外,推動企業、高校、社會、人纔充分融合,2021年上半年,征集在哈高校院所可轉化技術成果400餘項。
通報指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市政府將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產品創新。以科技為先,支持技術攻關,打造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完善市校合作、校企合作機制。加快推進重大工程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在機器人、航空航天、電力裝備、汽車、農機、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積極布局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行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針對產品性能、技術標准、質量提昇等重點領域,引導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導企業與在哈高校緊密對接,圍繞航天、電力、醫藥、農副食品精深加工等領域,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技術攻關。與此同時,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機制,強化政產學研用平臺建設,暢通政學研科技成果信息交流渠道,促進校企對接,搭建科技大市場,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平臺,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促進科研院所優質創新成果在本地轉移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