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訊(吳玉璽 記者 劉嘉)畜禽養殖廢棄物,作為農村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的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如何有效收集、有效處理、有效利用?近日,記者跟隨黑龍江省人大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組織的『龍江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前往大慶市林甸縣、齊齊哈爾市克山縣,探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好經驗、好做法。

林甸模式: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機肥+綠色采摘
在林甸縣四合鄉,當地的采摘園裡,擺放著一盆盆的苹果盆栽,大棚裡結滿誘人的大香瓜,等待著游客們前來采摘……一場細雨過後,園子裡的瓜果飄香四溢,使游客的味蕾和食欲都活躍起來。
『咱們采摘園裡的瓜果個大保甜,是因為使用了鄉裡生產的有機肥,瓜果的品質和產量都提高了。今年香瓜預計能產3萬斤,苹果能夠達到30萬斤,一年收入在400萬元左右。』四合鄉黨委書記趙光說。
趙光介紹,采摘園的有機肥,是來自當地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的產品,該項目是由哈爾濱市博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9300萬元建成的。

在項目廠區裡,有一個巨大的罐子佇立在廠房中,這個大罐子每年要『吃掉』3.5萬噸秸稈和6.9萬噸畜禽糞污,經過處理後可以生產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產品。
2019年,項目正式啟動後,曾經難以解決的污染源變成了潔淨能源和有機肥的原材料,農村固體廢物實現了『變廢為寶』。
四合鄉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廠廠長董福龍介紹,『這個大罐子是農業廢棄物厭氧發酵設備,采用了適合北方高寒地區的高濃度乾式厭氧發酵工藝技術。』滿產運行後,每年可產生生物天然氣377萬立方米,有機肥2.5萬噸。
董福龍表示,通過構建『收儲運體系—資源化處理—產品銷售利用』的模式,生產出來的有機肥進行還田,可以改良富養黑土,有效減少化肥使用。生物質天然氣就地供應農產品加工廠、交通運輸和居民生活用氣,建立起完善的清潔燃氣生產消費體系,通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產業鏈發展,一年銷售收入可達到4000萬元。
克山模式: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蚯蚓養殖+生姜種植
在克山縣古北鄉有機循環農業生產基地,王文東正在生姜蚯蚓立體種養大棚裡查看生姜的長勢。
他從繁育袋中將生姜拿出來,用手扒了扒生姜上的泥土,露出了黃白色的一角,『我們將蚯蚓放在種植生姜的泥土中,用蚯蚓糞當作生物肥,現在生姜長勢不錯!』
王文東是正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通過2020年克山縣招商引資來到這裡,投資750萬餘元建設生姜蚯蚓立體種養有機循環農業全產業鏈項目。
王文東表示,生姜喜溫不耐寒,所以東北地區生姜種植產業幾乎沒有。我們通過蚯蚓有機肥和生姜種植加工有機結合的方式,克服東北地區光照少、積溫低的先天條件不足,實現『南姜北種』,打造出具有克山特色的生姜品牌。
為什麼選用蚯蚓來種植生姜?王文東解釋道,『蚯蚓通過一系列生物活動,產生有機肥含有氮、磷、鉀等生姜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時也對土壤具有養護作用。』
蚯蚓作為生姜種植的『主力軍』,生產基地中26臺養殖蚯蚓的生物質能設備正源源不斷地補充『兵力』。王文東介紹:『牛糞是養殖蚯蚓最好的原料,新鮮牛糞經過發酵後,可以在生物質能設備中直接養蚯蚓。』
『年初以來,企業已經養殖蚯蚓20萬袋,種植生姜30萬袋,預計產值7000萬元。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當前農村畜禽糞污處理的新路徑,也是生態循環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王文東說,企業通過畜禽養殖廢棄物有效循環資源化利用的立體養殖方式,在克山縣打造循環經濟全產業鏈閉環的新模式。
記者從黑龍江省人大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了解到,為了有效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問題,我省建立了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聯席會議制度,同時出臺《黑龍江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試行)》,對各市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進行專項考核評估。省人大常委會成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在今年4月份在13個市(地)開展檢查,查看了包括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在內的39個單位和項目。
在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過程中,全省26個畜牧大縣實施整縣推進治污設施建設昇級改造,51個非畜牧大縣423個規模養殖場實施糞污治理項目。截至2020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1%,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