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頸動脈狹窄男子實施『腦保護傘下右側頸內動脈狹窄球囊擴張+支架成形術』,打通大腦供血的『主乾道』,及時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徐先生今年65歲,幾天前他的妻子因心髒不舒服,住進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三科病房進行治療。但在陪護期間,他卻多次出現眩暈癥狀。本以為是照顧妻子勞累導致,可幾天過後眩暈愈加嚴重,甚至在病房裡出現了暈厥。當暈厥出現後,心血管內三科的醫護人員們緊急為其進行了搶救,『幸好是暈在了醫院,醫護人員搶救及時,真的很感謝這些醫護人員們!』徐先生說。隨後,心血管內三科醫生給予改善供血等治療,並為其進行頭頸部CTA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右頸內動脈起始部局限性重度狹窄,他被緊急轉至神經外科進行系統治療。

圖左:術前右側頸內動脈狹窄90% 圖右:術後血管形態恢復正常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朱澍介紹,該患者CTA檢查結果顯示為右頸內動脈起始部局限性重度狹窄,且狹窄程度約為90%,彩超顯示右側頸內動脈顱外段病變,前交通動脈開放,右側頸外、頸內側枝循環開放。由於患者病情十分嚴重,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導致急性血管栓塞閉塞、偏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後,由哈醫大一院史懷璋教授、市二院神經外科主任朱澍及副主任醫師蘇先圖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術前評估,決定為其進行腦保護傘下右側頸內動脈狹窄球囊擴張+支架成形術。經過充分的術前准備後,手術正式開始,術中,專家們為防止球囊擴張過程中栓子脫落向遠端血管『逃逸』導致顱內血管栓塞,經血管內狹窄部位遠端放置腦保護傘,通過球囊擴張後,撤出球囊、植入支架,同時回收保護傘撤出體外。此時DSA顯示狹窄血管形態恢復正常狀態。術後,彩超顯示患者側枝循環消失,徹底『告別』眩暈。
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哈市二院神經外科在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及支架成形術等血管介入技術上邁向一個新的臺階,為更多腦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朱澍介紹,頸動脈是給大腦供血的『主乾道』,頸部兩側各有一條,但這兩條『高速公路』卻是全身血管中,最容易發生狹窄的血管之一。一旦堵塞就會造成重大腦血管急性血栓事件,出現偏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等情況,致殘、致死率高,應引起高度重視。
朱澍主任表示,廣大市民應重視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積極調控血壓、血糖、血脂、戒煙戒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此外,頸動脈彩超檢查經濟且方便、無創傷,加強彩超等血管方面的普查,能夠大幅度篩查出很多高危病例。繼而可通過支架等手術積極解決高危險血管狹窄,預防急性血栓事件的發生。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通訊員:李盼 崔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