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6日訊 這裡是三江平原富硒土壤核心區,全境近6000平方公裡為富硒區域……長久以來,這片『寶地』一直在靜靜地沈睡。
富硒,為何沒有『富兮』?寶清縣作為雙鴨山的『糧食大縣』,出產的農產品吸收了土壤中豐富的有機硒,自帶『貴族』品質。然而,資源優勢並未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何讓『寶地』蘇醒,讓『富硒』富民,成為寶清縣委縣政府致力於破解的一道時代命題。
以硒興業,以硒富民,以硒強縣。近年來,寶清縣依托資源稟賦,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以富硒產業為支橕的綠色高質高效農業,著力推動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目前,全縣富硒產值實現20億元,較2017年提昇一倍多,2019年寶清縣獲得『中國北大荒硒都』地域品牌。
發展壯大富硒產業,而今已成為寶清縣鄉村振興的強勁新動能。
關鍵詞:加強組織領導,在謀劃設計上先行一步
堅持把富硒產業作為重點產業納入全縣『四梁八柱』產業體系,成立了縣富硒產業領導小組,組建了富硒產業發展中心和富硒農業行業協會。
同時,每年列支300萬元,對富硒種植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給予獎補,切實調動了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富硒產業的積極性。
精心制定富硒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富硒產業發展目標,重點打造富硒水稻、富硒大豆、富硒雜糧、富硒果蔬等富硒產品8大類300餘種。
完善富硒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立從田頭到發貨全過程的條形碼或二維碼溯源原始數據鏈,持續加大假冒偽劣富硒農產品清理整治力度,確保富硒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強化示范帶動,在規模發展上獨樹一幟
持續擴大富硒產品種植面積,充分依托產業合作社和新型經營主體,采取『統一流轉土地、統一供種、統一標准、統一品牌』的『四統一』模式,大力推進富硒產業組織化、規模化、標准化生產,現已建成標准化富硒基地30個,面積穩定在50萬畝。
按照『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一批富硒產業明星鄉鎮,帶動全縣富硒種植村達80個,從事富硒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合作社達70家,其中僅夾信子鎮就培育出盛實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大型企業合作社4家,創建『譽美盛實馬鈴薯』等富硒農產品品牌5個。
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培育龍頭企業,寶清縣綠鑫水稻種植合作社與天賜良田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關鍵詞:創新產銷模式,在產品推廣上別具一格
堅持以數字電商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深入分析網絡零售平臺銷售規律,按照『消費者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消費者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的理念,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種植『寶清大白板』白瓜籽、『寶青紅』紅小豆、『寒疆紅果』、『撓力河毛蔥』等富硒產品,有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錨定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發達地區,建立寶清富硒農產品展銷中心30餘家,參與大型展會16次,拓展商貿合作伙伴30餘家,推動寶清富硒產品走進一線城市餐桌。
全面拓寬銷售渠道,建立『中國北大荒硒都』官方網站,依托『雙鴨山市富硒產業官方旗艦店』和『寶清農品匯』,在京東、拼多多、淘寶等平臺開展網絡直播專場活動,在2021年京東6.18購物節直播銷售額突破了50萬元,拼多多直播間吸引了全國60萬網友圍觀,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北大荒硒都』地域品牌的知名度。
關鍵詞:夯實發展基礎,在科技支橕上勝人一籌
組建富硒產業發展專家顧問團,聘請國際硒產業施瓦茨獎獲得者王治倫、中國營養學會朴建華、中國(武漢)地質大學田熙科、中國農大趙貴慎等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加強『產學研』合作,已有3個涉硒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充分發揮中國北方水稻研究所的地域優勢,探索研發以中寶1號、中寶2號、中寶3號、中寶4號為代表的聚硒能力強、適合本地生長、產地綠色、產品優質、產出高效新品種,力爭從源頭搶佔富硒產業發展高地。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功能農業的新階段,其中富硒農業是功能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一步,寶清縣將嚴格按照市委關於『農業要向「強」的方向邁進』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中國北大荒硒都』地域品牌優勢,加快組建富硒產業集團,精心做好外埠市場拓展和營銷渠道搭建,全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力爭到2025年全縣富硒基地面積達到60萬畝,產量達到15萬噸、產值實現30億元,進一步形成富硒產業突破性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