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牡丹江市愛民區、東安區、西安區、陽明區分別派出疾控人員,參與全市流調工作——
多方集結 彰顯疾控人『鐵軍』本色
鑒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流調工作量增大,自4月初,牡丹江市愛民區、東安區、西安區、陽明區分別派出疾控人員,參與流調工作,疾控人員們捨小家為大家,為疫情防控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眼藥水和潤喉片是她的『續命水』
『您好,我是愛民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 4月3日21時收到參加市流調專班的緊急通知後,愛民區疾控中心的石婷玉第一時間到達工作地點,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撰寫流調報告,經常是通宵達旦,困了累了就直接趴桌子休息。

自4月3日以來,她撥打電話500餘個,推送密接信息700餘條,確保了每一位密切接觸者都能及時進行醫學觀察隔離,防止病毒擴散。遇到不配合或情緒激動的群眾她始終耐心解釋,摸清了每一位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溯源了感染來源,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准確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石婷玉說自己是奮戰在一線的疾控人,也是電話那頭密接人員的『守護者』,眼藥水和潤喉片是她的『續命水』,只要有任務,她一定會衝鋒向前,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奔赴一線 家人是他的堅強後盾
4月3日21時市流調中心吹響集結號,東安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郭曉華僅用半小時集結9名流調人員開赴市流調專班合署辦公地點,他一絲不苟,與隊友間配合默契,不遺漏任何一條線索,在第一時間找出流行病學關聯,綜合研判可能存在的風險,並要找到所有的密切接觸者,同時悉心勸導密接者去集中隔離進行醫學觀察。

郭曉華在工作期間,常說的話就是『我年輕,我來乾』,『我是男同志,我體力好』,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對他來說都是常態。經過爭分奪秒地流調與排查,目前,他共流調確診病例3例,流調密切接觸者近500人,核查信息近500條,接打電話近300個。
自4月3日晚離家以來,郭曉華說自己對家人充滿愧疚,因為他的母親需要腦瘤手術,但為了國家與人民,他只能將照顧母親以及家庭的重擔全壓在患有甲狀腺癌的妻子身上。但妻子沒有一句怨言,願意做好他的堅強後盾。
身兼多職堅守一線流調崗位
『工作任務重,但大家齊心協力,就會有好多結果。』接到緊急流調任務後,西安區疾控中心付饒沒有絲毫的猶豫。到達工作地點後,付饒與隊員們迅速投入『戰斗』,他們一同探討、分析、研判各種特殊情況,因連續不眠不休的持續工作和工作壓力導致身體超負荷的運轉,付饒出現了身體不適,每天都是啞著嗓子打流調電話,但她依舊堅守在流調工作崗位。

西安區疾控中心在此次流調中承擔著兩個流調組的工作任務。付饒還要去關心隊友的身心健康,有時間就讓隊友輪流休息,自己把工作默默地完成。
同時,在單位她還承擔著隔離場所的建設、隔離點工作人員的培訓、采樣醫護的調配等工作,在沒有集中流調任務的時候還要回到單位繼續工作。
堅定信念 連續工作30個小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4月3日晚,陽明區疾控中心派出以陳瑩為組長的8名同志支援牡丹江市流調工作。根據市防控指揮部統一安排,陳瑩加入了流調七組負責開展流調工作。

她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曾連續工作30個小時,每日累計完成流調任務數十次。在深夜經常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群眾,她始終堅持耐心細致地解釋;由於經常晚上熬夜,工作時間長、強度大,起初她很不適應,每天感覺頭很痛,全靠著每天喝著中藥硬橕著,但看著一起工作的戰友們都堅持和付出著,她也努力地在調節自己,很快適應了戰時節奏。
『我的愛人也同樣在防疫一線,我們是並肩戰斗。』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工作,陳瑩和丈夫商量後,把兩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送到父母家裡照顧,陳瑩說,成為疾控人員是件光榮的事,會堅定與疫情抗爭的信念,相信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