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永遠村是省科技廳定點幫扶村,也是佳木斯市最大的自然行政村,種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等傳統糧食作物。如何發揮科技力量賦能永遠村振興發展一直是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的重點任務。
經過充分調研和積極探索,省科技廳駐永遠村工作隊堅信,選准作物品種,開展科學種植,培養技術人纔,創新增收模式,有了科技支橕,纔能讓老百姓用好土地,持續穩定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為此,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積極邀請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與永遠村結對共建鄉村振興示范村,以『四新』為著力點,科技賦能打造永遠村振興發展新模式。

在院村共建啟動會上,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院長丁俊傑表示:『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將把鄉村振興科研項目向永遠村擺放,人纔向永遠村集聚,為永遠村免費提供種子、化肥、技術支持、農民培訓,加快優質新品種選育和先進配套生產技術的創新與推廣,加速農業科技成果在永遠村落地實施,實現永遠村農民增產增收,做優做強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產業的全面振興。』
推廣新品種,促進糧食穩產增產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命脈。糧食要增產,種子是關鍵。永遠村村民種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等傳統糧食作物,由於農作物品種繁雜,農民不知道哪些品種最適宜本地種植,存在品種多、亂、雜現象,產量得不到保證。為引進適宜本地種植的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高的作物品種,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在永遠村推廣通過國家、省審定的豐產性、適應性和抗逆性高的高產穩產品種,提高糧食產量,實施了『大豆新品種合農114』、『水稻新品種富合48』和『玉米新品種合玉29、合玉188』大面積種植示范項目。

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大豆專家李燦東博士表示:『合農114大豆品種在生產試驗時平均畝產214.8公斤,脂肪含量高,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種植,今年在永遠村種植200畝大面積連片示范田,通過大豆優異品種創制及高產高效栽培配套技術集成,目標畝產達到220公斤以上。』
示范新技術,為現代化農業賦能增效提質增效
有了好品種,還得有好技術作為支橕。為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把綠色高效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技術。6月2日,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丁俊傑院長帶隊來到梨樹鄉永遠村召開『院村共建』現場會,開展了水稻育秧棚馬鈴薯稻草覆蓋栽培技術培訓,向農民傳授了播種准備、擺種、施肥、覆蓋稻草及管理措施等技術。『村裡的的水稻育秧棚在水稻苗移栽後基本閑置,水稻育秧棚中進行免耕稻草覆蓋栽培馬鈴薯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而且在主莖數、單株結薯數、商品薯率、產量等方面都優於常規栽培馬鈴薯,技術適用性強,操作簡便宜廣泛應用推廣,是一項省工節本、高產高效的馬鈴薯輕型栽培技術。經測產,采用此技術馬鈴薯畝產可達2000-3000公斤,經濟效益明顯。本次村農民提供的馬鈴薯種子為尤金,屬中早熟品種,植株較抗晚疫病和病毒病,塊莖抗晚疫病和環腐病,退化慢、耐澇,豐產性好。』丁俊傑院長介紹到。

佳木斯分院還為村民推介了『稻鰍生態養殖技術』,通過營造適合水稻和泥鰍共生、共養的生態環境,稻田為泥鰍的生長提供了天然適宜的場所,而泥鰍在稻田中除草,除蟲,造肥,增加水體溶解氧等作用促進了水稻的生長,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稻鰍生態種養不僅原位消納泥鰍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又能生產高品質的稻谷和水產品,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互利共生。
拓寬新渠道,庭院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為發展特色庭院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小庭院催生『大經濟』,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在永遠村實施了『矮杆高粱、特色南瓜、鮮食玉米庭院種植』『肉鴿、肉兔庭院養殖』示范推廣項目,通過贈送種子、種鴿、種兔、提供技術培訓等多種方式,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農民利用小院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種植,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通過盤活村內閑置庭院資源,已種植『蛋黃蜜』特色南瓜15畝、『金維糯19』甜糯玉米5畝、『龍雜22、龍雜25 、糯粱1』矮稈高粱2畝。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蓋志佳博士介紹到:『本次示范種植的南瓜為日本引進品種,甜而不乾,好吃;鮮食玉米是花甜糯類型,好賣;高粱品種適合釀酒,好喝。今年示范後農民有種植意願的話,明年可以大面積種植,我們繼續免費提供種子和全程指導農戶種植。』
培育新農民,提昇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人纔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如何發揮好人力資源優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充分發揮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人纔優勢,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院長將帶隊定期到永遠村開展結對共建現場會,組織科技人員現場為村民進行技術指導,通過多種形式舉辦各類科技活動,將農科院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出去,將科技成果送到田間地頭,讓農民看得到、學得會,提高村民科學種植、科學養殖水平。創新培訓方式,依托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農科雲』農業諮詢平臺,提供全學科覆蓋、全年直播的線上農技培訓服務,從過去的『面對面』到『屏對屏』『線連線』,通過與農民在『雲端』互動交流,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地將最實用的技能知識傳授給農民,確保他們『用得上,有實效』,為農民學習先進技術開闢了新途徑,致力於培養一批注重使用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引進新的優良品種,提昇產品品質和科技含量的新型農業人纔,培養成為發展新農村、托起新農業的生力軍。
『院村共建』是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新模式,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科研人纔優勢,助力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工作新格局,將農村打造為技術推廣水平領先、技術應用效益顯著、模式輻射帶動有力的科技示范村,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發展的畫卷正在永遠村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