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我和我的家鄉?王鳳蛟:手握『柳葉刀』,在深愛家鄉做熱愛事業
2022-10-06 09:3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10月1日起,東北網策劃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系列報道。對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龍江的平凡人,對他們不平凡的生活,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刻畫和挖掘,感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建設家鄉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家鄉的深沈熱愛和深情告白。

  東北網10月6日訊(記者 楊帆)授課教學、胸外科手術、醫學科研……忙忙碌碌一整天,這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鳳蛟的日常,教室—手術室—實驗室三點一線勾勒他簡單的生活軌跡。同時,作為高校教師,『85後』的他還肩負哈醫大影像學本科、住培學員的授課及考核任務。『他就是行走的小馬達,仿佛永遠都不知疲憊。』他的同事常這樣說。

  教學手術科研忙 成果應用助臨床

  『我的老家在大慶,高考到哈爾濱醫科大學攻讀臨床醫學本碩七年制,畢業也有很多去南方工作的機會,但這份對冰天雪地的熱愛,對家鄉的留戀,讓我沒有猶豫的留下來,在哈爾濱繼續工作、生活。』王鳳蛟說,畢業後又繼續攻讀了醫學博士,現在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任副主任醫師,成為了一名有著十餘年胸外科手術經驗的『85後』青年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任副主任醫師王鳳蛟正在手術。

  萬次諮詢、千次問診、百次義診……在每一次與患者的接觸中,他都耐心、細致地向民眾普及肺結節、肺癌預防等知識,這也是王鳳蛟平時工作的一部分。作為科室青年傑出醫師,他操刀上千臺胸外科手術,一次次帶領患者戰勝腫瘤。作為研究生導師,他和同事、學生們通力合作,潛心鑽研『單孔胸腔鏡肺葉袖狀切除術』等新技術,獲省衛健委三等獎2次,該技術也成功應用於臨床醫學救治。同時,『LAP Mentor虛擬手術仿真系統在腔鏡外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科研課題也先後獲得5項省廳級科研立項及6篇SCI學術文章,醫學科研道路上王鳳蛟醫生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引領學生做雙創 醫學人纔新培養

  『我平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學,作為青年教師,我也會帶領學生投入「新醫科+新工科」產學研相結合的雙創熱潮中。』作為雙創導師,他鼓勵學生參加由教育部、團中央主辦的『中國大學生互聯網+雙創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兩項最高規格雙創賽事,並取得國家銅獎2項、省金獎3項、省銀獎2項。他指導學生們申報教育部的『國創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立項,共取得3項國家級大創立項,轉化十餘項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其中《控糖寶——國產動態血糖監測設備項目》和《針對肺癌可預測分子藥物靶點的一體化閱片設備》項目,在王鳳蛟的指導下,以學生為法定代表成立科創公司,進行項目的落地實施與盈利。

王鳳蛟帶領學生進行日常查房。

  同時,黑龍江省高校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邀請他擔任省雙創專家庫專家,並且主持黑龍江省教育廳『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於『互聯網+』大賽獲獎項目經驗探索醫學生雙創實踐人纔培養模式》,為龍江培養復合型醫學雙創人纔進行發掘與引領。

  外科手術迎微創 數字醫療遍龍江

  在王鳳蛟的眼中,龍江的醫療服務水平在近十年有著今非昔比的變化。『記得2012年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時候做胸外科手術還是傳統的開放手術,手術切口達到十多厘米,患者需插入拇指粗細的引流管,術後疼痛在所難免,我們大夫也看得十分心疼。』王大夫如是說。隨著外科手術步入微創時代,龍江數字醫療為龍江百姓治病看病帶來福音。『現在我們的胸腔鏡手術昇級為3厘米手術切口,米粒粗細的引流管,術後疼痛明顯減輕。加之,胸腔鏡手術鏡頭可以360度旋轉,1.5倍放大,手術更加精細,肺癌得以根治。同時術後融入快速康復理念,3日即可拔出胸引管,7日即可出院,出院費用也顯著降低。』說起這些,王鳳蛟大夫顯得神采奕奕。

  近年來,各個醫院大力建設數字醫療、智慧醫院等『互聯網+』平臺,解決了疫情期間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國家力推藥品、耗材集采,極大降低了治療費用,避免了因病返貧;龍江多家醫院引入『達芬奇』機器人,並且廣泛地應用於各類外科手術,開啟了微創領域的新紀元。『從小就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大美黑龍江,留在自己熱愛的家鄉,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我想著應該是一生中最大的幸事。』王鳳蛟笑著說。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