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7日訊(記者 楊帆)十月的黑龍江,已多了些許寒意,但這片黑土地上卻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綏棱縣泥爾河鄉衛星村新投建的粘豆包加工廠,一鍋鍋粘豆包熱氣騰騰;在哈伊高鐵、佳鶴鐵路建設現場,500餘名村民依托『鐵飯碗』增收致富;在伊春、加格達奇等林區、墾區,9對公益慢火車往復穿行,背著農副產品和山貨的跑山客在車上分享著他們的致富喜悅。
2017年以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按照黑龍江省委和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工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鐵路運輸企業優勢,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奏響了鐵路人帶領人們增收致富的動人樂章。
鐵路建設送來『增收經』
9月27日,在哈伊高鐵鐵伊二標跨鶴哈高速1號特大橋100米連續梁施工現場,46歲的王海正在綁紮連續梁1號塊內模鋼筋,而在2年前,他還是在北星村家中務農的農民,如今他已經是連續梁鋼筋班組中的班組長,月收入超7500元。
2019年6月,黑龍江省百大項目之一的佳鶴鐵路全面開工建設,佳鶴鐵路項目指揮部在沿途各地招收了近3000名務工人員,並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專業技能和安全培訓,評定合格後上崗作業,王海說,他這已經多了一項生活技能。
與王海相比,當廚師的趙春玲卻是捧上了一只『金飯碗』。42歲的趙春玲是富錦市長安鎮聚賢村人,此前家庭收入主要靠她和愛人種地和務工為生,2018年7月份,趙春玲憑借會做面食,來到佳鶴鐵路施工單位中鐵電氣化局佳鶴項目部當上了廚師,每月工資4500元,而且包吃包住。一年下來,她自己就掙了5萬多元,成為村裡的富裕戶。
六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建設開通了哈牡高鐵、牡佳高鐵以及在建的哈伊高鐵、佳鶴鐵路,在物資采購和僱傭建設用工等方面,向沿線鄉村傾斜,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僅2019年累計在各鐵路工程建設地區使用勞務人員就達3萬餘人次,支付勞務工資14億元,不僅為就業人員提供了工資收入,也提供了技術培訓,為未來就業致富拓寬了渠道。
客貨運輸鋪就『致富路』
2022年5月16日,黑龍江省海倫市農民劉寶金從海倫登上K5151次列車,奔赴三江平原去插秧,這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連續23年開行插秧專列,也是沿線農民增收的致富車。
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堅持公益性運輸優先原則,牢牢把握地區發展實際和群眾需求,緊盯三江平原插秧、秋收農工出行需求,連續23年開行插秧專列;加大向管內偏遠地區運力傾斜力度,按需常態化開行9對公益慢火車,連續19年開行高考專列;建設運營56『鐵路無軌站』,開通以來,僅甘南、阿榮旗通過公鐵聯運無軌站運送人員達50餘萬人次。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作為我國第一農業大省,電煤、糧食、農資、防疫等重點物資運輸始終是鐵路企業承負的首要責任。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全力保障地區重點物資運輸,提供運價優惠政策,降低物流成本,為農用物資運輸提供運力保障。
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發揮鐵路運輸優勢,積極組織開行同江、建三江等方向以及援疆扶貧旅游專列,地處中國最北端的漠河站成為全國旅友的熱門打卡地,極大推動了黑龍江省偏遠市縣旅游業的發展。
從『輸血』到『造血』
10月1日,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泥爾河鄉衛星村『鐵緣谷道』粘豆包加工廠試生產,一鍋鍋的粘豆包從車間裡依次傳出,香氣撲鼻的粘豆包甜到了村民的心裡。
這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在村裡的第六個年頭。2017年5月份,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承擔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構建養鵝產業,種植有機蔬菜發展庭院經濟等措施,建設光伏發電站,引導扶持村民『造血』。同時,聘請農牧專家系統開展肉鵝養殖、綠豆種植、大豆種植、木耳栽培等技術培訓,共培訓村民2000餘人次。
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投資修建村綜合服務中心、鄉村公路、養鵝基地、農家大醬廠、玉米種植加工,開展鄉村亮化工程。簽訂蔬菜、家禽保價收購合同,使村集體年均創收17餘萬元。多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為衛星村直接投入扶貧資金800餘萬元。
2019年11月,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將海倫市生產的糧、油、玉米等農副產品入駐哈鐵集團公司『火車頭商城』電商平臺,將在管內各單位開辦展銷會,此外,哈爾濱站、哈爾濱西站、哈爾濱東站等主要車站設置24組智能展銷櫃,擴大農產品銷量。
雨初晴,風正勁。廣袤的黑土地上,和百姓幾十年心心相系的『致富列車』,將繼續載著龍江人民的新希望,繼往開來,奔馳在前往小康生活的振興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