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
本是一刻也耽誤不得
可是,七臺河市的兩名村民
卻因為『一根壟』權屬問題
雙方爭執不下
如不及時處理
極有可能耽誤春耕
也容易傷了鄰裡間的和氣
這可如何是好?
家住七臺河市茄子河區宏偉鎮某村的兩名村民因為『一根壟』權屬問題發生爭議,村委會組織雙方調解,可是雙方情緒激動,互不相讓,一直調解未果,雙方還表示要通過打官司解決問題。村委會調解員立即與七臺河市茄子河區人民法院宏偉人民法庭工作人員取得聯系,承辦法官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與村書記及兩名村民溝通,並與他們約定好時間到現場勘查。
村民張某:
『這根壟一直都是我家種的,你咋說是你家的呢?』
村民高某:
『咱兩家的地是挨著的,按面積來算,這根壟就是我家的。因為咱兩家關系一直不錯,所以讓你家種著,我也沒說啥。現在把話挑明了,你咋還不講理了呢?』
『我的一壟地,讓鄰地村民張某種了十多年,當初答應給我拿點費用,現在向他要土地承包費他不僅不承認,還說地也是他的,你們快給我評評理!』
村民高某對張某的說法表示強烈不滿。經過多方調查得知,高某與張某同為宏偉鎮某村四組村民,二人土地相鄰,因張某土地位於四組村民和五組村民的邊界處,在每年耕種翻地時,張某本應該向右翻地,但由於右側是五組村民的土地,張某不能侵佔五組的土地,同時自己的12壟土地也不能少,因此,張某沒有讓出本應由高某耕種的臨界一壟土地,而是選擇了繼續耕種,導致高某無形之中少耕種了一壟。二人因為一壟土地而引發劇烈的爭吵,多次商議無果後最終雙方想通過法律解決糾紛。


承辦法官考慮到雙方是同村鄰裡鄉親關系,為了不傷及兩家情誼,秉著『調解優先、以調促和』原則,綜合運用『法庭+村委會』聯動聯調模式,組織雙方當事人共同進行調解。辦案法官在詢問了村乾部、雙方當事人,查閱土地臺賬後,以維系鄉情鄉誼、化解矛盾糾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法律、政策、情理方面入手,不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雙方的思想工作,以事實為依據,通過『嘮家常』的方式,多次耐心勸解雙方冷靜對待、換位思考。最終在多方努力下,當事人心悅誠服、握手言和,張某同意將一根壟土地還給了高某,高某也不要張某這些年的承包費用了。
『感謝法官,不然我們鄰居感情都要保不住了!』當事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笑容的背後,代表的不僅是感謝,也是對法官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肯定,更是對法官工作的一種鞭策。
『一根壟』看似事小
實則是關系兩家人飯碗的大事
該案的成功化解
是七臺河法院落實省法院
構建『四化四解四到位』
訴源治理新格局部署的生動詮釋
今後工作中
法庭也將持續
深入推進訴前調解工作機制
將化解人民群眾身邊
矛盾糾紛的關口前移
『抓前端、治未病』
切實加強訴源治理
為基層社會治理
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