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做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爭當『排頭兵』
2017-10-09 07:27: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黃春英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六

  農以水為命,水以渠為先。

  然而多年前,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卻有著與糧食產量不相匹配的薄弱水利基礎設施。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格局長期得不到改變。

  2013年,一場歷史罕見的流域性大洪水侵襲我省,不僅使我省水利工程損毀嚴重,也充分暴露出防洪體系缺乏系統治理,主要江河防洪體系建設滯後等問題。

  面對災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出將我省三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設作為全國大江大河治理的重點,力爭用3~5年時間全面提高三江乾流防洪標准和堤防標准,從根本上增強區域防洪排澇綜合減災能力。

  省委省政府對三江治理工程高度重視,將其列為全力推進的1號水利工程,指出要抓住國家政策機遇,打造利民便民的交通堤、景觀堤,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樣板工程,切實提高防洪標准和能力。

  以三江治理工程為突破口,近年來,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勢如破竹。

  全省先後開展了引嫩擴建骨乾工程、奮斗水庫、綏棱縣閣山水庫、三江平原系列灌區、界河國土防護二期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節水增量行動等一大批重點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雞西七臺河市供水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

  全省有14個項目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中,其中10項工程已經開工。

  統計顯示,全省水利工程建設投資總額近年來持續飆昇。『十二五』期間,全省水利投資累計達到84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4倍。特別是2015年,獲得國家投資213億元,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位。2016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額繼續領跑全國,達到170億元。

  業以水興,民以水富。

  一項項令人嘆為觀止的大型水利工程在短短幾年內相繼建成並發揮效益,即便放在全國水利發展的大框架內都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三江治理工程從2014年開工歷時三年即將全線竣工,共建成堤防2929公裡、建築物416座。如今的松花江、嫩江和黑龍江沿線,防洪標准全面提昇,堤防上的排灌設施更是為農業生產上了一套旱能灌、澇能排的雙保險。

  尼爾基引嫩擴建骨乾一期工程總投資58.7億元,目前工程一期渠首樞紐主體工程已經建成並發揮調節功能。沿線大慶、安達等10餘個市縣用上了從尼爾基引來的嫩江水,既可供飲用又能灌溉,還被用來作生態水,實現了『一江清水潤松嫩』。

  2016年11月,青龍山灌區渠首站首臺機組成功試水。2015年開工建設的青龍山灌區工程,建成後灌溉面積將達561萬畝,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修建的第一大灌區。

  三江平原14個灌區中的13個灌區已經發揮效益,地表水代替了地下水,不僅緩解了三江平原地區地下水超采問題,更促進了農產品提質增效。

  毋庸置疑,龍江水利建設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

  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建成江河堤防1.43萬公裡,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3座重點城市堤防防洪標准基本達到50年至100年一遇,保護耕地5427萬畝,保護人口1557萬人,佔全省人口的40%;全省萬畝以上灌區達到386處;全省建成水庫達到1139座,總庫容達到267.95億立方米;全省新增供水能力48.57億立方米,地表水調控能力由13%提高到18%;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11萬畝;水稻控制灌溉推廣面積達到1067萬畝;新增水田面積1607萬畝,水田達到6009萬畝,繼續保持全國水田灌溉第一大省地位;新增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07萬畝,全省總灌溉面積達到9009萬畝,灌溉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5提高到0.58。

  回首過去幾年,龍江水利繪就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從黑龍江畔到三江平原,從松花江畔到松嫩平原,水利建設的大潮在龍江大地上催生出希望的熱浪。一批強基礎、利長遠、補短板、惠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建成並發揮效益。水利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態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時,現代農業發展也因水利支橕作用的凸顯而受益。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