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以鄉風文明建設築牢鄉村振興之『魂』
2022-05-11 16:20: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璦琿鎮距黑河市區32公裡,轄區面積211平方公裡,現有16個行政村,22個自然屯,2693戶,8759人,耕地17.4萬畝,有漢、滿、回、蒙等民族9個,少數民族村7個,抵邊村7個,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級產業強鎮、省級文明鄉鎮等多項榮譽。

  璦琿鎮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先進文化引領作用,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鄉風文明體系,不斷提昇群眾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

  以璦琿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抓手,為鄉風文明建設守護文化根脈

  把『英雄之城,愛國之民』作為璦琿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根基,弘揚璦琿英雄愛國精神,講好璦琿故事,傳播璦琿聲音,塑造璦琿形象,展現出古城文明新風貌。一是以頂層設計引領鄉風文明建設『新航向』。堅持規劃先行,深挖璦琿歷史文化內涵和底蘊,編制完成《璦琿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璦琿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等規劃,確定璦琿古城『一江、三城、四街、八區、30個節點』發展路徑,分期、分類進行古城開發建設,建設國家級4A級景區璦琿歷史陳列館、3A級景區璦琿知青博物館等10餘個展館,初步形成館落群,努力展現古城風貌、傳承古城文明。二是以文化精品打造鄉風文明建設『新引擎』。持續將璦琿『上元節』作為文化精品打造,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連續7年被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搜狐網、東北網等主流媒體報道。『璦琿民間故事』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完成璦琿瑪虎戲《神游古城》首演,擴大了『璦琿』的知名度,弘揚了文化新風尚。三是以文化活動培育鄉風文明建設『新動能』。以『家國·璦琿』為主題,主辦高蘭、邊謹詩歌朗誦會、姚福昇故居開館儀式等活動,得到了姚福昇、徐希廉、高蘭、郭霽雲、馬佔山等20餘位璦琿歷史文化名人後裔的傾力支持,尋找璦琿歷史文化名人後裔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開展『萬盞紅燈慶豐年』『泡沫之夏嗨翻端午』等大型文化活動,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破舊立新,讓節日更富人文情懷、讓農村更具情感寄托。四是以農旅融合匯聚鄉風文明建設『新看點』。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起點上,璦琿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然生態資源,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探索走出了一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之路。外四道溝村中國璦琿5C級國際汽車營地、龍江民居、日輝草莓基地、外三道溝村知青文化產業園、知青民宿、古城天市公園、研學營地成為網紅打卡地。

 

  以群眾思想道德教育為抓手,為鄉風文明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把群眾思想道德提昇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關鍵,引導農民群眾增強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在璦琿鎮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好風尚。一是深化教育引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開闢『璦琿書藝場』『璦琿青年講黨史』等專欄,播發有聲微信20餘期,觀看人數萬餘人次。組建5支宣講隊伍,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通過趣味答題、宣傳賽講等農民群眾樂於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二是完善村規民約。在璦琿鎮16個村創新開展『完善村規民約,樹立文明新風』專題協商議事活動,做到村規民約讓村民自己定、共同議,在協商中凝聚文明共識,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為解決污染防治、秸稈禁燒等鄉村治理難事提供對策措施。三是強化日常培訓。以提昇農民就業技能、創業能力和文明素養為重點,邀請市、區專家、講師,全年累計開展各類學習培訓60餘次,培訓基層群眾2300多人,為300餘名基層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為鄉風文明建設創造優良環境

  良好的人居環境,能夠約束引導村民的衛生習慣。璦琿鎮將『公路成彩帶、庭院成花園、節點成亮點、處處是公園』作為目標,多措並舉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造鄉風文明建設的環境基礎。一是紮實開展污水革命。建設鎮污水處理廠一座、村級污水處理站2座,鋪設污水管網15000餘米,實現了雨污分流,村內污水實現了從過去的『治理靠蒸發』向如今的『清水繞人家』根本轉變。二是深入開展廁所革命。『小廁所』裡面體現著的是『大民生』,璦琿鎮通過政府引導、村民自願的方式,完成4個試點村的室內水衝式廁所改造,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露天廁所衛生環境差、使用不便捷等問題。三是大力開展垃圾革命。建設垃圾中轉站一處,垃圾分撿站15處,實現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2021年,璦琿鎮16個村開展存量垃圾集中清理整治行動,清理陳年垃圾300車、6000餘立方。同時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聘請保潔公司隨時對新產生的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及時清理,建設垃圾處理常態化機制,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抓手,為鄉風文明建設搭建陣地平臺

  璦琿鎮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參與到鄉風文明建設進程中來,切實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成就感。一是以展館資源為『點』,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教育陣地。充分利用展館資源豐富的天然優勢,將鎮內璦琿海關歷史陳列館、郭氏家族館、姚福昇故居等資源串珠成線,打造紅色旅游路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活動陣地。二是以鎮村體系為『線』,健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宣傳陣地。全面加強文化廣場、圖書室、活動場所建設,繪制文化牆、安裝宣傳圖版、整治廣告牌,發放宣傳單,實現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形成縱深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體系。三是以鎮域范圍為『面』,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服務陣地。整合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場所資源,設立固定陣地,組建由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專業技術人員、文藝骨乾等為成員的志願服務隊伍,定期開展疫情防控、邊境管控、文化旅游等志願服務,切實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責任編輯: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