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進『墾豐』打開問號③突破種源『卡脖子』的底氣何在?
2022-05-21 14:5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岳同明 姜斌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21日訊 俗話說『不破不立』,怎麼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墾豐種業用三個關鍵詞作答:持續投入、自主攻關、集聚人纔。

  『水稻品種「龍墾2021」、大豆品種「龍墾3092」、玉米品種「墾沃6339」「科沃931」……廣受種植戶喜愛,訂單持續增加。』墾豐種業研發管理中心主任孫樹民表示:『持續的高水平投入,保證了創新成果的持續輸出。』

  據介紹,墾豐種業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每年生物育種研發投入都在銷售額的5%~8%,『十三五』期間,公司研發投入年均8000多萬元,佔總銷售額的5%左右。農作物育種研發環節多、周期長,穩定的研發資金投入,加快了現代生物技術融入商業化育種體系的進程。

  墾豐種業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種子研發,科學構建現代種業體系,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企業投資近4億元,建設自有研發中心,設有種質資源庫、種子科學中心、生命科學中心和未來科學中心,配備國際領先的DNA提取系統、液體處理工作站、基因型鑒定系統、芯片檢測系統、測序系統等儀器設備270餘臺套。

  目前,公司研發中心及各區域13個育種站擁有育種試驗基地3000多畝,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北京、湖南、海南等地。同時,在全國建設了配套設施完善的育種試驗基地,裝備了先進科研機械設備,為實現精准育種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育種研發過程中,墾豐種業按照種質資源研究、種質資源創新、產品發展、農藝研究、生物技術、生物信息處理、南繁加代等專業化工作要求打造研發團隊,推行研發項目首席育種家負責制,已經構建了以首席育種家為核心、崗位育種家為重點、育種助理為輔助的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種創新團隊。通過由首席育種家進行頂層設計,崗位育種家分工負責,育種助理具體實施,打破了原有的課題組各自為戰的育種模式,按照流水線式育種流程要求進行人力資源有效配置,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合作承擔育種流程相關崗位工作,實現育種數據在體系內共享共用,為加快推進商業化育種進程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持。

  墾豐種業研發人員現有380餘人,佔員工總數近30%。墾豐種業采用市場化用人機制,建立成果獎勵機制,先後從美國引進3位有著多年國際種業巨頭工作經驗的高端研發人纔,從省農科院、農墾科學院引進多位資深育種專家,任職技術總監等研發崗位。同時,著力推進與德國KWS公司、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生物所、中科院植物所、湖南農大、四川農科院等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以合作補強自身資源、技術、人纔短板,帶動公司研發創新能力加速提昇。

  從省農科院引進的育種專家徐希德組織研發的『龍墾2021』品種生產出的『墾川香』品牌大米已經成為北大荒集團首推的高端稻米品牌。

  墾豐種業總經理劉輝表示,公司今後將持續提昇自主創新能力和自身核心競爭力,加大研發投入強度,建設高水平人纔隊伍,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速培育、推廣一批適應機械化、輕簡化栽培,優質高產、多抗廣適的農作物新品種,從而實現北大荒集團和我省種業育種水平的整體提昇,努力成為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民族種業航母。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