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9日訊(記者 霍梟涵)8日,全國高考理綜科目結束,東北網記者采訪到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南崗校區物理教師寇寧寧,請她對高考理綜全國乙卷物理部分試題進行解析。
寇寧寧認為,今年的物理試題(全國乙卷)全面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依托『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突出體現了基礎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理論聯系實際,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視,有利於高校對人纔的選拔,對今後育人的方向也起到了引領作用。
突出基礎知識的考查,有些題目情境設置新穎
今年的考題仍然突出對基礎知識和主乾知識的考查,覆蓋較為全面,但並非面面俱到,沒有考查交流電的知識,對萬有引力知識的考查也不多,總體難度和2021年比較接近。例如14題考查了『天宮二號』的完全失重問題,15題考查了牛頓第二定律中『整體和隔離』的思想,19題考查了靜電場中場強和電勢的概念,23題考查了測電阻的基本實驗,24題考查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以及安培力和焦耳熱的計算,這些知識都是對高中物理中最基本的規律的應用,學生很熟悉、能算對、易得分。
有些題目在情境的設置上,非常新穎,讓人耳目一新,例如18題考查了地磁場的知識,題目不算難,但是本題不但在情境上與智能手機測量磁感應強度相結合,而且學生必須會觀察分析測量結果的表格,只有把所學知識與本題聯系到一起,纔能迅速突破。實驗題22題也是如此,學生必須快速挖掘其本質和用打點計時器打出勻變速運動物體的紙帶是相同的,而處理紙帶求速度和加速度是學生非常拿手的,看破即得分。由此可見,『機械刷題』要不得,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關注其內涵和外延纔是最重要的。
試題靈活性強,突出了對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物理試題靈活性很強,要求學生對知識活學活用。本卷信息量較大,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計算能力確實也有較高的要求,仍然突出了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這五大能力的全面考查。
例如16題,其考查的基本知識是動能定理或機械能守恆,但是並不是要求學生簡單寫出速度的表達式,而是十分靈活的提出四種可能引領學生去研究。例如20題要求學生有靈活的解題方法,如果能夠畫速度時間圖像解題,是比較便捷的。選修3-3中氣體計算題中連接兩活塞的不是常規的輕杆而是輕彈簧,學生采用整體隔離相結合的思想分析其過程會比較有利。例如25題,突出考查了學生對復雜運動過程的分析能力,對圖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能力,綜合性強,區分度高。
理論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引領學生學以致用
考題中有一些和實際生產生活有緊密聯系的題目,例如14題與我國的『天宮二號』有聯系,18題與智能手機有聯系,21題與衛星上帶電粒子探測裝置有聯系,22題與雷達探測高速飛行器位置有聯系,題目新穎活潑,與時俱進,有時代感,引領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引領學生關注我國重大科技發展成果,提昇民族自信,培養學生『強國有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寇寧寧表示,2022年高考物理試卷穩重求變,承前啟後,為今後育人方向帶來了指引。一是要重視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減少機械刷題。高考試題引領廣大教師落實課程標准要求,引導學生認識知識的本質和知識的形成過程,減少套路技巧的考查,可避免學生『機械刷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夯實基礎,建立物理觀念,形成科學思維,學會科學探究,根植科學責任感。希望廣大學生對物理知識與規律的學習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弄懂前因後果;二是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對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包括審題能力、提煉信息的能力、數形結合的能力、計算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能力的培養應該滲透在每一節物理課中,滲透在知識講解和習題訓練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關注物理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關注國家科技發展,避免『死讀書,讀死書』,為祖國的未來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師簡介:

哈三中南崗校區物理教師寇寧寧。
寇寧寧,女,中共黨員,2006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同年到哈三中工作至今,東北師范大學工程碩士,曾連續八年擔任哈三中南崗校區物理備課組組長,骨乾教師,『四有』好老師,教育局記功多次,校優秀共產黨員,校優秀德育工作者。曾獲哈爾濱市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哈爾濱市『燭光杯』教學大賽『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