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北方往事:『紅色通道』尋訪記|趙毅敏:綏芬河開設估衣鋪
2021-05-16 15:3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顯春 許諾 付巍 劉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這裡,是百年中東鐵路的交匯點;

  這裡,是中國工運接觸馬克思主義最早的地方;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建立第一個黨組織的城市;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通過中東鐵路的傳播,讓松花江畔的哈爾濱感受到了共產主義的氣息。無數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們,經由這裡前往十月革命聖地,由此形成了一條從中國東北通往蘇聯和共產國際的『紅色通道』。這條紅色之路拓寬了馬列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渠道,密切了共產國際與中共的聯系,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黨的奮斗歷史,謳歌黨的光輝偉績,東北網推出系列特別報道《北方往事:『紅色通道』尋訪記》,以此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北方往事:『紅色通道』尋訪記|趙毅敏:交通員化身小裁縫

  東北網5月16日訊(記者 陳顯春 許諾 付巍 劉楠)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烏蘇裡大街和天長路交口處,有個『小裁縫街角公園』,是為了紀念趙毅敏而修建的。趙毅敏1928年底從蘇聯回國時,在綏芬河做了一段時期的地下交通工作,當時掩護身份的職業就是裁縫。

  趙毅敏,原名劉焜,河南省滑縣牛市屯人,1904年生於書香人家,1922年由開封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考入河北大學,1924年繼周恩來、鄧小平等之後赴法勤工儉學。1925年因參與聲援國內五卅運動被捕入獄,在獄中加入了共青團。1925年冬被驅逐出境,經德國輾轉來到蘇聯東方大學,1926年轉為共產黨員。1928年底,從蘇聯回國,在綏芬河共產國際地下交通站工作,專門負責接送來往蘇聯的中共乾部。

綏芬河市秘密交通線紀念館。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日前,東北網記者來到綏芬河市秘密交通線紀念館,參觀趙毅敏和妻子凌莎開辦的估衣鋪復原場景。

  館長黃萍介紹說,趙毅敏經德國輾轉赴蘇進入蘇聯東方大學學習。1928年11月,趙毅敏在東方大學畢業後,從蘇聯經綏芬河回國。他們這批27名回國人員到中蘇邊境時,需要兩三個人先到中國境內背一批衣服過去,把在蘇聯時穿的西裝換掉,避免從著裝上暴露身份。趙毅敏自告奮勇,和來自上海的一位老工人一起跟隨交通員先返回境內,把衣服裝在麻袋裡,再步行背過國境。東北的冬天積雪很深,背著東西在雪裡跋涉,極為艱苦,趙毅敏等人凍得瑟瑟發抖,但出色完成了任務。大家為掩飾身份,換上變戲法的、打短工的、經商的、農民等衣服後,最終安全入境。

趙毅敏手稿。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翻拍

  由於趙毅敏表現出色,被黨組織和共產國際安排在綏芬河交通站,接替原來在那裡工作而受傷的同志。他化名劉老板,在邊境小鎮綏芬河買賣街(現通天路一帶)開設了一個不起眼的估衣店『雙合盛』(做衣服、賣衣服的店鋪),為出入邊境的革命者勘察路線,提供衣物。

趙毅敏夫婦開設的『雙合盛』估衣店復原場景。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在綏芬河期間,趙毅敏和妻子凌莎一起,以『雙合盛』估衣店作掩護,迎送中共六大代表和在蘇俄學習的共產黨員回國,以智慧和勇敢保障了這條紅色交通線的暢通,為中國革命輸送了骨乾力量。

  1930年,趙毅敏赴沈陽出任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就發出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武裝佔領,史稱《9·19宣言》。這篇宣言的起草人之一就是時任中共滿洲省委宣傳部長的趙毅敏。

責任編輯:王傲